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11年是內地樓市「調控之年」,「限購令」、「限價令」等各類貌似強力的行政措施相繼祭出,因此過往多年只升不跌的內地樓價,今年終於行人止步。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各大城市的樓價皆見按年回落。而在市場逆轉下,過往是股壇寵兒的內房股,今年只能跑輸大市。不過,恍如黎明前夕的黑暗,在一片悲歌之中,內地樓市調控政策的鬆綁潮,卻漸清晰可期。在維持經濟穩定的大旗下,明年勢要寬銀根、緩限購,2012年內房翻身可期。
面對樓價飈升,民怨沸騰,內地在今年密集使出行政手段,當中的限購令被形容為最為強力的措施,各地在年內相繼推出限制購買住房的指令,內地樓市亦即應聲陷入冰封,成交急跌,各大城市的交投較高峰期跌超過五成的,比比皆是。
限購令太強 地方財政陷危機
不過,樓市冰封最影響的是地方政府財政,各地財政收入中,頗大一部分是靠賣樓收入支撐,樓市交投減,直接的結果就是各地賣地全面停頓,賣地收入大為縮水,中原地產預計北京全年土地收入1100億(人民幣.下同),比去年減少3成,其中,住宅用地成交460億,按年跌近6成;南京國土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南京市土地成交金額270億,比去年全年555億的收入減少過半;杭州主城區至今土地出讓金為316億,按年跌36%;廣州市財政局則預計全年土地成交金額290億,僅僅實現年初預算502億的58%。
以廣州為例,2010年土地相關收入已佔政府財力半壁江山。當年,土地出讓金455.6億,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213.9億,合計已佔當年預算內財政收入1398億元的47.9%。而截至2010年底,廣州市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是884億元,將從2012年開始償還本金,主要通過土地開發來籌資,如果樓市持續低迷,政府有可能陷入信用危機。
地方陽奉陰違 限購現變通
因此,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決定了任何以行政命令壓抑樓市、影響稅收的調控都難以在地方層面真正落實,而一旦貨幣政策鬆綁,地方政府必將大力托市。
結果,在貌似高壓的政策下,各地在年底即出現不斷的變通。12月初,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住房綠皮書,即指出地方政府已出現陽奉陰違、曲線放鬆,令限購名存實亡。某些城市僅限購核心城區,所有新樓盤都在限購區域以外;而在戶籍、納稅和住房證明三大門檻中,地方政府都有放鬆辦法。報告更指出,目前限購繼續存在的真實意義在於,一旦放鬆限購,會對市場釋放政府托市的強烈信號,同時,限購凍結了一部分住房需求,政策稍有調整,市場便會重新恢復景氣。
除了變通政策外,更有地方政府大膽與中央直接對抗,例如廣東的中山,即表明當地限購令在年底屆滿後不再續期,令到這個只有短短52日,一開始即被形容為門面功夫的調控政策,根本沒有發揮功力的時間。再如西南重鎮重慶,重推08年金融海嘯時的買房退稅政策,最高資助樓價的三成。
但對樓市最直接的幫助還是銀根放鬆,11月30日夜晚,央行在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首次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市場預計緊縮政策終結,存準率進入下調周期,內房內銀股帶領大市單日反彈逾千點。恒大(3333)和中海外(0688)升幅達16% 和13%,另有多隻板塊龍頭升逾10%。市場人士預期,在歐美經濟滑落,中國出口岌岌可危下,放鬆銀根刺激經濟已是必經之路,內地樓市亦將可因此受惠。
未來6個月 內房仍處寒冬
最明顯見到銀根放寬的例子是,今年一路急升的首套房按揭利率,進入12月,首次出現回調。深圳、北京、南京、成都陸續見到首套房貸回歸基本利率,中行、建行、招行、農行均參與其中,工行和北京銀行甚至給予優質客戶9折利率優惠。與存準率一樣,首套房貸利率今年年初以來一路走高,從原先普遍的7折、85折優惠逐漸恢復到基準利率,10月以後,基準利率也漸漸絕迹,即使大型房企新盤開售也須以基準利率上調5%至10%成交。而現在終於掉頭回落,對置業者的吸引力又再顯現。
總結而言,考慮到政策的累積效應和發酵周期,現時內地樓市可能仍將要過3到6個月的寒冬期,但全年而言,內房前景並不悲觀,反彈期可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現。
明報記者 顧冷冰
面對樓價飈升,民怨沸騰,內地在今年密集使出行政手段,當中的限購令被形容為最為強力的措施,各地在年內相繼推出限制購買住房的指令,內地樓市亦即應聲陷入冰封,成交急跌,各大城市的交投較高峰期跌超過五成的,比比皆是。
限購令太強 地方財政陷危機
不過,樓市冰封最影響的是地方政府財政,各地財政收入中,頗大一部分是靠賣樓收入支撐,樓市交投減,直接的結果就是各地賣地全面停頓,賣地收入大為縮水,中原地產預計北京全年土地收入1100億(人民幣.下同),比去年減少3成,其中,住宅用地成交460億,按年跌近6成;南京國土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南京市土地成交金額270億,比去年全年555億的收入減少過半;杭州主城區至今土地出讓金為316億,按年跌36%;廣州市財政局則預計全年土地成交金額290億,僅僅實現年初預算502億的58%。
以廣州為例,2010年土地相關收入已佔政府財力半壁江山。當年,土地出讓金455.6億,房地產相關稅收收入213.9億,合計已佔當年預算內財政收入1398億元的47.9%。而截至2010年底,廣州市政府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是884億元,將從2012年開始償還本金,主要通過土地開發來籌資,如果樓市持續低迷,政府有可能陷入信用危機。
地方陽奉陰違 限購現變通
因此,地方政府的財政危機決定了任何以行政命令壓抑樓市、影響稅收的調控都難以在地方層面真正落實,而一旦貨幣政策鬆綁,地方政府必將大力托市。
結果,在貌似高壓的政策下,各地在年底即出現不斷的變通。12月初,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住房綠皮書,即指出地方政府已出現陽奉陰違、曲線放鬆,令限購名存實亡。某些城市僅限購核心城區,所有新樓盤都在限購區域以外;而在戶籍、納稅和住房證明三大門檻中,地方政府都有放鬆辦法。報告更指出,目前限購繼續存在的真實意義在於,一旦放鬆限購,會對市場釋放政府托市的強烈信號,同時,限購凍結了一部分住房需求,政策稍有調整,市場便會重新恢復景氣。
除了變通政策外,更有地方政府大膽與中央直接對抗,例如廣東的中山,即表明當地限購令在年底屆滿後不再續期,令到這個只有短短52日,一開始即被形容為門面功夫的調控政策,根本沒有發揮功力的時間。再如西南重鎮重慶,重推08年金融海嘯時的買房退稅政策,最高資助樓價的三成。
但對樓市最直接的幫助還是銀根放鬆,11月30日夜晚,央行在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後,首次下調存準率0.5個百分點,市場預計緊縮政策終結,存準率進入下調周期,內房內銀股帶領大市單日反彈逾千點。恒大(3333)和中海外(0688)升幅達16% 和13%,另有多隻板塊龍頭升逾10%。市場人士預期,在歐美經濟滑落,中國出口岌岌可危下,放鬆銀根刺激經濟已是必經之路,內地樓市亦將可因此受惠。
未來6個月 內房仍處寒冬
最明顯見到銀根放寬的例子是,今年一路急升的首套房按揭利率,進入12月,首次出現回調。深圳、北京、南京、成都陸續見到首套房貸回歸基本利率,中行、建行、招行、農行均參與其中,工行和北京銀行甚至給予優質客戶9折利率優惠。與存準率一樣,首套房貸利率今年年初以來一路走高,從原先普遍的7折、85折優惠逐漸恢復到基準利率,10月以後,基準利率也漸漸絕迹,即使大型房企新盤開售也須以基準利率上調5%至10%成交。而現在終於掉頭回落,對置業者的吸引力又再顯現。
總結而言,考慮到政策的累積效應和發酵周期,現時內地樓市可能仍將要過3到6個月的寒冬期,但全年而言,內房前景並不悲觀,反彈期可望在明年下半年出現。
明報記者 顧冷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