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倡再推夾屋 重塑置業階梯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30日 21:35
2011年12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參選人梁振英提出房屋政綱諮詢稿,除了調整公屋分配助35歲以上單身申請人3年內上樓、容許每年5000名居屋白表申請人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還建議新增類似昔日夾心階層房屋的「另類房屋」,幫助月入約2.7至3.9萬元、剛超居屋申請入息限額的中產人士,由此形成公屋、居屋、夾屋和私樓的置業階梯。梁振英估計,每年總建屋量約4萬個單位,相信對樓市沒影響。


現時政府對未來數年的建屋指標為每年2萬私宅、1.5萬公屋、5000居屋,合共約4萬個,梁振英的構思是總量相若,但分配不同,估計私人住宅減至每年約1.5萬個,另增加5000個作為中產長者屋或夾屋式的「另類房屋」,公屋和居屋則供應不變。他形容,這數字是未來公私營房屋的規劃,但最終數字要再做一次深入的房屋需求評估,然後才作定論。


倡私樓減至每年1.5萬伙

梁振英提出的房屋政綱共有18段,理念是要搭建「置業階梯」,促進向上流動。他指出,現時一般家庭入息難承擔私樓樓價,但不能犧牲現時的業主的利益而拉低樓價,因此要推居屋及較居屋水平更高、有如昔日夾屋的「另類房屋」,以填補公屋和私樓之間的巨大空隙。


要填補居屋私樓間空隙

他建議,在每年建居屋5000個及置安心計劃之外,應再覓地興建類似夾屋的另類房屋,幫助月入超出居屋限額(2.7萬),但在3.9萬元以下的較高收入中產人士。他稱,這個另類房屋的具體數字,還要看當時的實際情况。


公屋方面,梁振英除提出加快建屋速度,讓已規劃的5年合共供應7.5萬個單位提前落成,亦建議在市區和擴展市區的小型空置用地,興建小型的一人公屋單位,以縮短35歲以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到3年內。


唐﹕年建1.5萬公屋不足

另一特首參選人唐英年昨不肯評論梁振英拋出的房屋政綱,但指出公屋輪候冊上有不少人已等候超過3年,因此認為每年建1.5萬公屋單位不足夠,認為有需要建更多公屋。他又說,每年興建的公屋數量按市場需求而定。


有意參選特首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民協馮檢基均稱,梁振英的房屋政綱只是小修小補。何俊仁認為應大幅增加更多土地供應。馮檢基則指梁振英未能解決地產霸權問題,包括中小型發展商都無法與大型發展商競爭。


何俊仁馮檢基﹕小修小補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民主黨李永達認為,梁建議的單位供應量實在太少,曾蔭權政府現時每年供應2萬個私人單位土地,梁振英估計私人單位供應每年只得萬多個,還少過現政府供應的土地數字。他質疑,梁振英最後都不敢得罪發展商,要向發展商爭取選票。


民建聯陳鑑林則表示,現時經濟轉差,樓價下調,梁振英將供應的側重點較多放在公營方面,是合適做法,「如果推得太多地出去,又會重複八萬五」。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