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周二公布的10月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較9月下跌1.2%,跌幅多過市場預期的0.5%,是連續第二個月下跌。經季節調整後的數字跌到138.56,遠低於2006年4月的206.66高峰。雖然樓價指數由高峰至今跌逾三成,但美國現時樓價仍然跑贏通脹,美樓市仍未跌回「合理水平」。
指數返回03年中水平 仍跑贏通脹
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在1987年創立,起初只追蹤10個主要城市的樓價,到2000年擴展至20個主要城市。該指數是衡量美國樓市價格變化的主要指標,指數是以二手樓價格為基礎,不考慮新落成屋的銷售價格。按現時樓價指數報138.56,美國的樓價已返回2003年中的水平,故不少人認為美國樓市已達超值水平,往後日子再跌的空間有限。
不過,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的始創人、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卻持不同意見,並繼續睇淡美國樓市。席勒除了創立了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他又創立了一個樓價通脹比例,把美國歷史樓價與通脹由1890年開始比較,由1890年的100點作基準,按通脹調整後的美元價格計算,反映在1890年10萬美元(以今天美元價格計)購買的一間標準住宅,若這個比較指數升至200點,這間標準住宅當時的售價便會是20萬美元;若這個指數跌至50點,同樣的標準住宅當時的售價便是5萬美元。
當這個樓價通脹比例高於100點,即代表當時樓價跑贏通脹,樓價屬偏貴;若低於100點,則未追及通脹增幅,樓價有望追落後。雖然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由高峰至今跌逾三成,但樓價通脹比例仍高於130點水平(見圖),2006年曾高見200點以上,可見美國樓市仍然談不上「廉宜」,難怪席勒在今年中稱難以預測美國樓價何時見底,即使較現價再下跌多25%,也不會感意外。
所以,除非美國的樓市政策出現重大改變,例如放寬買樓投資移民,催谷樓市需求,即使聯儲局再買債壓低息口,也難以令美國樓市起死回生,相信明年美國樓市仍會處於尋底格局。
明報記者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指數返回03年中水平 仍跑贏通脹
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在1987年創立,起初只追蹤10個主要城市的樓價,到2000年擴展至20個主要城市。該指數是衡量美國樓市價格變化的主要指標,指數是以二手樓價格為基礎,不考慮新落成屋的銷售價格。按現時樓價指數報138.56,美國的樓價已返回2003年中的水平,故不少人認為美國樓市已達超值水平,往後日子再跌的空間有限。
不過,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的始創人、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卻持不同意見,並繼續睇淡美國樓市。席勒除了創立了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他又創立了一個樓價通脹比例,把美國歷史樓價與通脹由1890年開始比較,由1890年的100點作基準,按通脹調整後的美元價格計算,反映在1890年10萬美元(以今天美元價格計)購買的一間標準住宅,若這個比較指數升至200點,這間標準住宅當時的售價便會是20萬美元;若這個指數跌至50點,同樣的標準住宅當時的售價便是5萬美元。
當這個樓價通脹比例高於100點,即代表當時樓價跑贏通脹,樓價屬偏貴;若低於100點,則未追及通脹增幅,樓價有望追落後。雖然標普/Case-shiller樓價指數由高峰至今跌逾三成,但樓價通脹比例仍高於130點水平(見圖),2006年曾高見200點以上,可見美國樓市仍然談不上「廉宜」,難怪席勒在今年中稱難以預測美國樓價何時見底,即使較現價再下跌多25%,也不會感意外。
所以,除非美國的樓市政策出現重大改變,例如放寬買樓投資移民,催谷樓市需求,即使聯儲局再買債壓低息口,也難以令美國樓市起死回生,相信明年美國樓市仍會處於尋底格局。
明報記者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