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谷內需 3年無起色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30日 06:35
2011年12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經濟結構一直欠均衡,出口及投資主導了增長動力,相反內需消費卻至今仍偏弱。即使自08年以來,中央已多次強調加強內需的決心,但消費卻依然不慍不火,近月更因歐債危機困擾,內地民眾花錢越為謹慎,零售增長已連續三個月錄得按月回落。


內需概念普及,自08年的金融海嘯時起,當年的海嘯暴露了中國經濟中投資、出口、消費三頭馬車的不協調,亦因此逼迫中央正視,消費過低、長期依賴投資及出口,結果引發經濟大波動的危險。因此,由當年開始,中央推出各項政策以求力谷消費,以穩定的內需來取代外貿及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游資回收 民眾消費欲大減

在當年大放銀根四萬億的刺激下,樓市瘋狂炒作,隨後就到瘋狂的消費以至炒作,吃的、喝的、玩的、賞的通通被炒一遍。然而,畸形的消費不能持久,在09年開始中央陸續回收游資後,消費即拾級而下,最終打回原形,普通民眾依然對增加消費興趣不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8年20%以上的增速,急滑至2009年的15%,其後雖然稍有回暖卻並不持久,最近兩季又顯頹勢。反而同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多年來一直維持在20%以上甚至30%的高速增長,反映中央一直喊口號要扶持的內需,至今仍未能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火車頭。


衣飾售賣全線急降

近半年來,因為內地縮緊銀根及歐債問題困擾,消費滑落的情况更為明顯,官方的統計數據已顯示,社會消費零售總額連續三個月倒退,人民銀行的調查更指出,超過八成的民眾,打算在未來三個月會增加儲蓄,表示會加強消費的不足兩成。以香港上市公司公布的業績亦可看到,內需正處急速放慢的危機。銷售衣飾的利信達、I.T存貨大增,售賣中低價衣物的佐丹奴、德永佳同店銷售急降,包浩斯、莎莎兵敗一線城市,體育品牌更是滿盤皆輸。反映的都是,內地民眾購物意欲在急降。


擬增加消費者 去季跌至32%

事實上,在尼爾森早前所作的調查中,亦明顯見到消費減緩的情况,表示有意增加消費的受訪者,比例由去年初的41%,大降至上個季度的32%,顯示內需的前景難以樂觀。


明報記者 李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