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歲末閉幕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部將明年糧產目標定在10500億斤以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稱,只要「人努力,天再幫點忙」,相信該目標有望實現。
上天幫忙難以指靠
事實上,老指望老天幫忙,已不現實。農業專家此間指出,儘管2011年自然災害頻發,但農作物受災面積約24.5%,實際低於27%至30%的中等災害程度。這樣的好天氣,2012年「十有九成不會再有」。
決策層顯然已經意識到這點,韓長賦坦陳,他目前最擔心明年出現大的自然災害,讓農業生產出現拐點,糧食增收出現大的波動,稱這將是中國國民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1996年,中國糧食總產就曾首次登上一萬億斤台階,但隨後便出現大幅減產,至今令決策層心有餘悸。
農業科技成關鍵
鑒於此,中共已着力在「人努力」拓展出更大的空間。據信,明年的中央「一號檔」將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2012年,中國不但要向科技要糧產,更立志於利用科技,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殺出一條血路。
要在農業科技上有所突破,除了政策,必然要在財力上予以傾斜。明年「一號檔」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使之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並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鑒於目前農業科技與生產脫節,探索農業科技與經濟接軌,應是重點。
此間有論者指出,應首先着力於使一批現有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於幫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譬如,今年創水稻畝產最高紀錄的「超級稻」,或大範圍推廣。
同時着力於一批重點領域農業科技的攻關。首先,應做好良種科技的攻關,鑒於中國玉米及大豆種業已失守頗多,內地官學兩界普遍認為,如不亡羊補牢,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恐將受制於人。
中國還致力於轉變耕作方式與養殖方式,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將目標更新為「十二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六成以上。
減災與團隊並重
此外,應致力於推廣農業防災減災實用技術。韓長賦指「減災就是增產」,鑒於目前中國農業尚未擺脫「靠天吃飯」,如何在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3%以上的嚴重受災情況下保持糧食穩產,亟待科技破題。
而要做到上述幾點,需要整合目前過於分散的農業科研隊伍,建設更為強大的農業科技團隊,加大農機推廣服務能力等,即將出台中央的「一號檔」,或有新論述。
馮其十
上天幫忙難以指靠
事實上,老指望老天幫忙,已不現實。農業專家此間指出,儘管2011年自然災害頻發,但農作物受災面積約24.5%,實際低於27%至30%的中等災害程度。這樣的好天氣,2012年「十有九成不會再有」。
決策層顯然已經意識到這點,韓長賦坦陳,他目前最擔心明年出現大的自然災害,讓農業生產出現拐點,糧食增收出現大的波動,稱這將是中國國民經濟不可承受之重。
1996年,中國糧食總產就曾首次登上一萬億斤台階,但隨後便出現大幅減產,至今令決策層心有餘悸。
農業科技成關鍵
鑒於此,中共已着力在「人努力」拓展出更大的空間。據信,明年的中央「一號檔」將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點。2012年,中國不但要向科技要糧產,更立志於利用科技,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現代農業殺出一條血路。
要在農業科技上有所突破,除了政策,必然要在財力上予以傾斜。明年「一號檔」或加大農業科技投入,使之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並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佔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鑒於目前農業科技與生產脫節,探索農業科技與經濟接軌,應是重點。
此間有論者指出,應首先着力於使一批現有農業科技成果應用於幫助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譬如,今年創水稻畝產最高紀錄的「超級稻」,或大範圍推廣。
同時着力於一批重點領域農業科技的攻關。首先,應做好良種科技的攻關,鑒於中國玉米及大豆種業已失守頗多,內地官學兩界普遍認為,如不亡羊補牢,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恐將受制於人。
中國還致力於轉變耕作方式與養殖方式,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將目標更新為「十二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六成以上。
減災與團隊並重
此外,應致力於推廣農業防災減災實用技術。韓長賦指「減災就是增產」,鑒於目前中國農業尚未擺脫「靠天吃飯」,如何在農作物受災面積達33%以上的嚴重受災情況下保持糧食穩產,亟待科技破題。
而要做到上述幾點,需要整合目前過於分散的農業科研隊伍,建設更為強大的農業科技團隊,加大農機推廣服務能力等,即將出台中央的「一號檔」,或有新論述。
馮其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