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首席金融記者洛里斯(Floyd Norris)最近在博客撰文,研究過往多年美股標普500指數的回報走勢,發現股市周期長達15年,即牛市通常持續15年後,股市便會進入另外15年的低增長期,按此周期法則,現時美股屬低增長期的第13年,後年股市可望再闖進高增長期。
洛里斯研究了二戰後標普500指數的回報走勢,發現美股在1949年進入二戰後第一次高增長期,每年撇除通脹的回報(以持貨15年計算,包括股價升幅及派息)由1949年的5%水平,穩步增長至1964年的15%高峰,為期約15年(見圖)。
但之後15年,標普500指數的回報拾級而下,到1979年,在扣除通脹後,美股每年回報跌至負增長,整段下跌期剛好亦是15年,之後美股在零回報的位置沉寂了數年,到1984年才好轉。簡單點說,若閣下在1964年的高峰購入美股,到1979年,連同股價變幅及派息,扣除通脹後仍要輸錢,這15年的股票可說是白買的。
1964年買入 15年後仍蝕
在1984年,美股開始踏入戰後第二次高增長期,15年後,到1999年,撇除通脹的每年回報,剛巧如1964年一樣,都是以15%的高峰見頂,即若在1984年買美股,持貨至1999年,扣除通脹後,每年賺超過15%,合共享有740%的回報。不過,美股在1999年進入「衰運期」,至今仍未擺脫這段下跌周期,2011年的每年回報數字跌至3%,即若在1996年買美股,至今每年僅獲3%的回報。這正好亦解釋了過去的十多年,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策略為什麼不再奏效。
若把1943至1980年,以及1980至2011年的美股回報走勢重疊起來,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走勢極之相似,按15年升跌市的周期法則,現時美股屬低增長期的第13年左右,股票回報要回升,相信仍要等待15年的低增長期過去,即最快也要到2014年才有起色。所以,若要跟隨巴菲特價值投資法,長期持有優質股,2014至2016年將會是入市的好時機。
明報記者 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洛里斯研究了二戰後標普500指數的回報走勢,發現美股在1949年進入二戰後第一次高增長期,每年撇除通脹的回報(以持貨15年計算,包括股價升幅及派息)由1949年的5%水平,穩步增長至1964年的15%高峰,為期約15年(見圖)。
但之後15年,標普500指數的回報拾級而下,到1979年,在扣除通脹後,美股每年回報跌至負增長,整段下跌期剛好亦是15年,之後美股在零回報的位置沉寂了數年,到1984年才好轉。簡單點說,若閣下在1964年的高峰購入美股,到1979年,連同股價變幅及派息,扣除通脹後仍要輸錢,這15年的股票可說是白買的。
1964年買入 15年後仍蝕
在1984年,美股開始踏入戰後第二次高增長期,15年後,到1999年,撇除通脹的每年回報,剛巧如1964年一樣,都是以15%的高峰見頂,即若在1984年買美股,持貨至1999年,扣除通脹後,每年賺超過15%,合共享有740%的回報。不過,美股在1999年進入「衰運期」,至今仍未擺脫這段下跌周期,2011年的每年回報數字跌至3%,即若在1996年買美股,至今每年僅獲3%的回報。這正好亦解釋了過去的十多年,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策略為什麼不再奏效。
若把1943至1980年,以及1980至2011年的美股回報走勢重疊起來,就可以發現兩者的走勢極之相似,按15年升跌市的周期法則,現時美股屬低增長期的第13年左右,股票回報要回升,相信仍要等待15年的低增長期過去,即最快也要到2014年才有起色。所以,若要跟隨巴菲特價值投資法,長期持有優質股,2014至2016年將會是入市的好時機。
明報記者 謝德健
(逢周一、三、五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