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環保署考慮要向工商業用戶按垃圾量收費,飲食業首當其衝。有食肆指現時無廢物分類回收習慣,廚餘、膠樽及廢紙等固體廢物未經分類而統一堆放處理,每月垃圾量達1.8萬公斤,若參考海外收費每公斤約4角,每月垃圾徵費達7000元,擔心加重負擔,未來要研究增加人手做垃圾分類。
垃圾1.8萬公斤 月費7000
黃大仙龍翔中心御苑酒家屬區內較大型食肆,大堂有過百張枱,每日客流過千人,現時酒樓以每月數千元聘請承辦商一站式處理廢物,每日早上7時、下午4時分兩次清倒。御苑經理曾建華表示,垃圾中約三分之一為廚餘,三分之二為紙皮、罐頭罐及醬汁膠樽等廢物,每日垃圾量最少550公斤,假日約816公斤,若每公斤徵費4角,每月要付約7000元垃圾費。曾建華承認,現時酒樓把廚餘堆放同一垃圾桶,沒做回收分類,由於廚餘餿水含大量水分,加上沾濕紙皮後重量「好襟計」,未來要研究增聘人手專門處理垃圾分類。
基層盼享豁免折扣
他慨嘆,兩電已宣布加電費,再徵收垃圾費是「趕絕食肆」,唯有轉嫁顧客。除工商戶外,政府研究家居要買專用垃圾袋載垃圾,每個膠袋費包含了徵費,按海外水平,一個10公升容量的垃圾袋收費1.1至1.2元。
住大角嘴唐樓百呎套房的唐女士說,每月靠兼職舞蹈導師及綜援等撫養兒子,總收入約7000元,垃圾徵費勢令家庭百上加斤。她指家居垃圾主要來自飯餐及水果渣滓,一般一至兩日才丟棄一袋,希望基層能享折扣。
公屋居民阿卿說,去年起參與環團的分類回收,每月以回收物換取約50元超市現金券,減廢誘因較徵費大,批評政府向弱勢社群開刀,「40多元,有錢人不介意,但阿婆拾紙皮一個月都未必儲到!」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表示,基層家庭多下廚,無可避免製造垃圾。但他們捉襟見肘,數十元已相當於一兩餐膳食費,期望政府考慮豁免或提供優惠。
垃圾1.8萬公斤 月費7000
黃大仙龍翔中心御苑酒家屬區內較大型食肆,大堂有過百張枱,每日客流過千人,現時酒樓以每月數千元聘請承辦商一站式處理廢物,每日早上7時、下午4時分兩次清倒。御苑經理曾建華表示,垃圾中約三分之一為廚餘,三分之二為紙皮、罐頭罐及醬汁膠樽等廢物,每日垃圾量最少550公斤,假日約816公斤,若每公斤徵費4角,每月要付約7000元垃圾費。曾建華承認,現時酒樓把廚餘堆放同一垃圾桶,沒做回收分類,由於廚餘餿水含大量水分,加上沾濕紙皮後重量「好襟計」,未來要研究增聘人手專門處理垃圾分類。
基層盼享豁免折扣
他慨嘆,兩電已宣布加電費,再徵收垃圾費是「趕絕食肆」,唯有轉嫁顧客。除工商戶外,政府研究家居要買專用垃圾袋載垃圾,每個膠袋費包含了徵費,按海外水平,一個10公升容量的垃圾袋收費1.1至1.2元。
住大角嘴唐樓百呎套房的唐女士說,每月靠兼職舞蹈導師及綜援等撫養兒子,總收入約7000元,垃圾徵費勢令家庭百上加斤。她指家居垃圾主要來自飯餐及水果渣滓,一般一至兩日才丟棄一袋,希望基層能享折扣。
公屋居民阿卿說,去年起參與環團的分類回收,每月以回收物換取約50元超市現金券,減廢誘因較徵費大,批評政府向弱勢社群開刀,「40多元,有錢人不介意,但阿婆拾紙皮一個月都未必儲到!」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表示,基層家庭多下廚,無可避免製造垃圾。但他們捉襟見肘,數十元已相當於一兩餐膳食費,期望政府考慮豁免或提供優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