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38歲男子疑酒後弒父,其後報稱不知發生何事,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一個人喝酒超過身體可承受分量就會爛醉失常,甚至事後不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俗稱「斷片」)。他解釋,人類肝臟每小時約可分解10毫升酒精,喝得愈多化解愈需時,「坊間的解酒偏方沒效,要靠身體自然解酒」。
李醫生表示,爛醉後可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語無論次,因為腦失去抑制,甚至做出失去理性的行為;然後是身體不受控,例如「行唔到直線」;最後是熟睡不醒。醉酒者是否記得自己的行為,則因應飲酒分量和不同體質而有不同情况。
律師﹕飲酒失控非減刑原因
研究犯罪學的城大應用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則指出,爛醉後雖說不受控控,但最多出現的反應是熟睡,故酒後殺人的案件不多。
大律師李頌然表示,涉及飲酒後殺人的案件,控方要考慮全部案情、被告背景和精神狀况,研究後才能決定控以什麼罪名。
律師黃國桐稱,在法律上飲酒失控,是「self-induced」行為,即屬個人選擇而造成,未必構成減刑原因。
李醫生表示,爛醉後可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語無論次,因為腦失去抑制,甚至做出失去理性的行為;然後是身體不受控,例如「行唔到直線」;最後是熟睡不醒。醉酒者是否記得自己的行為,則因應飲酒分量和不同體質而有不同情况。
律師﹕飲酒失控非減刑原因
研究犯罪學的城大應用科學系副教授謝永齡則指出,爛醉後雖說不受控控,但最多出現的反應是熟睡,故酒後殺人的案件不多。
大律師李頌然表示,涉及飲酒後殺人的案件,控方要考慮全部案情、被告背景和精神狀况,研究後才能決定控以什麼罪名。
律師黃國桐稱,在法律上飲酒失控,是「self-induced」行為,即屬個人選擇而造成,未必構成減刑原因。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