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跑馬拉松飲水太多易中毒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16日 21:35
2012年01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渣打馬拉松將於下月5日舉行,不少跑手比賽期間,每見到水站便大量喝水,以為可補充流失水分,但有醫生提醒參賽者,切勿在賽事期間過量喝水以防水中毒,並注意比賽前後的心臟健康。


勿每見水站都喝水

水中毒即低鈉症,因過量攝取水分,令血液中鈉質過低所致。心臟專科醫生麥耀光表示,非職業運動員對於自己賽事時的補水習慣不了解,比賽時每見到有水站就喝水,不知不覺於賽事途中喝上3至5公升水,因而增加水中毒風險。他提醒女性、身高體重指數(BMI)過低、比賽時間超過4小時,或每逢見到水站都停下來補水的業餘跑手都是高危一族。


他稱,患者會出現心跳加快、暈眩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痙攣或昏迷;過多的水分亦會走入身體細胞,令器官腫脹。


最後一公里心臟病發高危

另外,他提醒參加者如比賽期間如感到心悸,「心臟有如被大象踏着」的情况持續3至5分鐘,已為急性心臟病的警號,跑手應減慢速度,散步5至10分鐘後停止作賽,立即求診,但切勿立即停步。如情况維持15至30分鐘,危險程度已至發病水平。


他又指出,賽事最後一公里及衝線後5分鐘,均為心臟病發的高危時段,跑手往往因「死撐」或衝線後立刻停步而令心臟負荷過度,大大增加猝死風險。他建議跑手絕不能「死頂」,過終點後亦應給自己足夠時間「回氣」。此外,馬拉松對身體的消耗甚高,所以賽後一星期,跑手應盡量讓身體慢慢復元。


醫生建議賽前檢查心臟

此外,馬拉松對本身可能患有隱性心臟病的高危人士尤其危險。他引述美國心臟病學會2006年的研究指出,馬拉松選手比賽後24小時內的血液檢查報告顯示,逾三成半的全馬拉松參加者的心肌酶指數上升。醫生通常會以心肌酶指數、病人心痛情况及心電圖判斷病人是否心臟病發,心肌酶超標即表示病人有即時危險。


他指出多個國際性馬拉松賽事都要求選手提供適合參加賽事的健康證明,惟渣打馬拉松尚未有此安排。他建議所有參加者應在賽前進行基本的心臟檢查。


主辦機構香港業餘田徑總會表示,歷屆賽事中並沒有跑手於賽事期間因心臟不適或「水中毒」而向急救站求助及送院,而大會每年都會安排在水站提供蒸餾水及電解質飲料予跑手選擇,又呼籲跑手應量力而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