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對於記者能以「指紋膜」騙倒個別e道,城大電子工學系副教授鄭利明估計,可能是e道機件故障或維修不當所致,例如工人在維修e道後把指紋閱讀機敏感度調得太低。他指縱然只是個別e道保安被攻破,情况仍令人憂慮,呼籲政府全面檢查所有e道指紋機,及加強監察維修水平。
入境處發言人回應時,則否認e道維修有問題,並強調e道感應指紋的靈敏度是由中央控制,不受維修工作影響,入境處亦會監察承辦商的日常保養及維修。
熟悉e道及指紋科技的鄭利明強調,e道指紋閱讀機全新出廠時的保安水平應無問題,他和入境處都指e道可同時掃描手指表面指紋,以及量度皮膚內層的反射光線(紋理),故若用一般假手指甚至死人手指,均難騙倒e道。
不過,鄭利明估計,可能是機件故障或維修不當致產生漏洞,因若維修時工人做得不好,例如為減少誤鳴而把指紋機敏感度調得太低,指紋膜便有可能騙倒e道。
他補充,記者製作的肉色塑膠指紋膜,與真皮膚都有一定的透光度,他估計可能是指紋膜厚度及透光度恰巧與真皮膚類似,才騙倒了e道令它誤以為指紋膜是真手指。
學者倡買指紋膜測e道
他憂慮,上述漏洞可能引發黑工來港工作、內地人冒認港人入境,甚至罪犯可偽造不在場證據等問題,為堵塞漏洞,建議入境處可利用淘寶網賣的工具,自行製作不同的指紋膜,日後每次接收全新或剛維修過的e道時,便可用指紋膜作測試,確認e道不會被假指紋騙倒。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