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提振信心 治市比救市重要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16日 06:35
2012年01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內地股市指數屢創新低,人氣極度低迷。這與近來經濟增速下滑、通脹高企有一定關係。然而2011年8月份公布的消費物價指數(CPI)高位按月有所回落,卻仍未能帶動內地股市翻紅。究其根源,資本市場內在的制度性缺陷所導致的信心不足是一個重要因素。


溫家寶總理提出要提振股市信心,但信心的建立並非空穴來風,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資本市場的制度性缺陷,那麼所謂的提振信心不過是曇花一現,治標而不治本。


筆者認為,資本市場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缺陷,需要盡快落實相關政策予以解決。


市場慣捧新股 股市變企業提款機

首先,需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國內地股市長期以來存在着追捧新股的慣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市盈率相差大,投資者紛紛湧向一級市場,以致推高定價。「新股熱」使得股票發行明顯向融資者這裏傾斜,把股市變成了上市企業的「提款機」。 通過發行制度的改革,企業僅僅注重融資的情况會得到明顯改善,一級市場大量資金打新股,發行體制扭曲等現象也會得到緩解。同時,投資者的信心也自然會得到提振,市場的走勢也會更加理性化。


其次,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要逐步形成包括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場外市場在內、結構合理、功能健全、運行高效的市場體系,同時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陽光化、規範化的股份轉讓平台。其中創業板市場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一環,自推出之日起就一直面臨着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額的「三高」局面,同時功能定位也不盡如人意,高管辭職套現的現象時有發生。


因此應大幅度降低創業板門檻,主動引入風險,同時明確創業板的作用應該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創富只是創業的獎勵和補償,創業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隨着未來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市場定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創業板「三高」問題也將會逐漸消失。


股市分紅失衡 淪為賭場

另外,股市分紅政策的改革也是股市的又一強心劑。「重融資、輕回報」是中國股市的另一大痼疾。中國經濟的增長率舉世矚目,股市在市值方面也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中國股市在融資和回報之前卻嚴重失衡。很多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薄弱,上市之後分紅甚少,有些股票甚至從不分紅,成了名副其實的「鐵公雞」。


由於缺乏穩定的分紅回報機制,投資者只能靠賺取差價獲利,投機氣氛濃郁,股市淪為「賭場」,長期來看,投資者很難從二級市場賺錢。這次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對紅利分配的監管,可以預期,今後大面積的分紅必然使股市為之一振,同時在長期也有助於培育股市的投資氛圍,改變目前過於注重買賣差價獲利的投資習慣。


此外,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安排,是股市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中國股市自建立以來,雖然有退市制度,卻鮮有退市股票。大量股票即便虧損纍纍、名存實亡、成為空殼,最終被冠以「ST」,也依然會被一些資本炒家重組之後牟取暴利。


此外,合理的退市機制,還要有一套完整的評價標準。筆者認為,主板市場與創業板市場應該實行差異化的退市制度,創業板上市公司都是剛起步的小公司,應該得到更高的容忍度,不能因為企業虧損就立即退市,要給其一定的調整期。同時,創業板退市制度多元化的退市標準,也可以為未來主板和中小板退市制度的推出提供更多的經驗和借鑑。完善的退出機制有利於促使股市持續地吐故納新,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同時也使投資者更具風險意識,提高投資的專業化水平,促進中國股市逐漸走向規範和成熟。


最後,嚴厲打擊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是證監會燒向資本市場的「第三把火」。內幕交易使股市變成了少數人欺騙股民,牟取私利的工具,嚴重影響資本市場功能的發揮,導致投資者對股市失去信心。此前證監會曾提出對內幕交易堅持「零容忍」的態度,近日召開的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加大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的打擊力度。這些舉措長期來看都會對維護資本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起到關鍵作用。


總之,要提振股市信心,治市遠比救市重要得多。中國目前正經歷經濟戰略轉型期,提高質量比增加數量更重要,中國經濟如此,中國股市亦如此。只有治市,完善資本市場各項制度,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才能真正提升投資者的信心,提升股市的長期投資價值,使得股市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 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