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逃生工具仍屬鐵達尼時代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17日 21:35
2012年01月17日 21: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郵輪界出現鬥大鬥豪之爭,豪華郵輪愈建愈大,有郵輪的載客人數接近1萬,平均載客量過去20年增加一倍。專家指今次協和號海難,令人關注到超級郵輪的安全問題,原因是超級郵輪載客量極高,以現有逃生技術及設備,不足以在緊急情况下讓數千人同時安全撤離,加上基層船員訓練不足,一旦遇上海難,情况不堪設想。


載客量倍增 基層受訓僅5天

全球豪華郵輪搭客與日俱增,1980至2010年間,郵輪搭客達1.9億人次,其中67%是於過去10年乘搭。營運巨型郵輪的成本不會隨體積倍增,船愈大,載客愈多,經濟效益愈顯著。1990年時國際豪華郵輪平均載客量為1600人,但至2010年已增至3000人,現時全球最大郵輪皇家加勒比海「海洋魅力」號,最多可載6360名搭客和2100名船員,相當於一個海上城鎮。雖然歐洲郵輪委員會強調,郵輪旅遊的安全紀錄是過去20年來旅遊業界中最佳,但郵輪現有的安全措施,是否跟得上郵輪暴增的客量卻備受質疑。


北大西洋海岸防衛論壇(NACGF)去年9月曾進行郵輪事故演習,模擬載有5000名搭客的郵輪失火。演習報告指出,郵輪搭客大增,令撤退及搜救變得非常複雜,人命損失風險極大,例如船員在緊急情况中,可能未必能夠用多種語言重複逃生指示,恐慌更只會令情况更混亂;另方面,在茫茫大海救走數千人亦非常困難。


救生設施追不上載客量

此外,超級郵輪需上千船員操作,船公司難以覓得足夠數量的合資格船員,亦成安全隱憂。海員工會Nautilus International傳訊主管林寧滕(Andrew Linington)稱,郵輪公司能以優厚薪酬吸引經驗豐富的高級船員及工程師,但其餘數以百計基層員工大多只曾接受4至5天初級安全訓練,比航空服務員的安全訓練更少,不足應付突發狀况。


林寧滕又稱,郵輪上的基本求生設備,如救生艇等逃生工具,自1912年鐵達尼號慘劇後一直未有明顯改進,救生艇仍須依靠鋼纜降至海面,若郵輪船身傾側超過20度,船上一半的救生艇就無法使用。他指出,現時有不少新型救生艇,例如毋須靠鋼纜升降的救生囊,可自行沿斜面滑進海上,逃生速度快,但只有很少郵輪採用。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