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電上月因建議電費加幅過高,與特首和環境局長吵大架,最終在輿論和議會的政治壓力下要兩度讓步。有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中電錯判形勢,與主要股東美資埃克森石油立場強硬、持續施壓有關,最終打破僵局,則是特首辦與中電董事會主席米高嘉道理斡旋的結果。
埃克森早反對准許回報降至9.99%
消息人士稱,2008年港府與中電延續發電專營協議時,港府逼中電答應把准許回報率從固定資產的13.5%至15%,下降至9.99%,當時埃克森已非常反對,指香港日後加電費將遭遇更大政治阻力,所謂9.99%回報也是沒有絕對把握的,嘉道理家族和中電管理層作了不少保證,才令埃克森勉強接受。
消息人士指出,自從續約後,中電每年申請加電費時,估算營運收入時變得更保守,估算開支時則大幅高估,低估或高估幅度可達50%,務求提升回報率達標的安全系數,港府為此要與中電就建議加幅激烈爭拗。港府認為,中電的如意算盤是,如利潤高於准許回報率,就會有大筆資金撥歸電費穩定基金,基金積存豐厚則有助於保證未來某一年(如選舉年)遇政治阻力無法加電費,也能通過基金回撥確保達到向埃克森等股東承諾的9.99%,但這和港府希望中電用盡電費穩定基金以紓緩加價壓力,剛好背道而馳。
另外,政府亦針對中電的資本開支過大施壓,指其資本開支加入了過早的前期投資,包括計劃由煤電轉為氣電的設備,而設備規模以政府未同意的額外發電量推算,最後中電仍是要剔除這筆投資,降低基本電價。
特首辦與中電主席斡旋
消息指出,中電管理層在埃克森的壓力下,明顯錯估了政治形勢,提出公眾完全不可能接受的9.2%建議加幅,首次讓步降至7.4%,仍然錯估形勢,最後要降至與通脹相若的4.9%才勉強過關,這個最終加幅,是特首辦與中電主席反覆洽談的結果。
明報記者
埃克森早反對准許回報降至9.99%
消息人士稱,2008年港府與中電延續發電專營協議時,港府逼中電答應把准許回報率從固定資產的13.5%至15%,下降至9.99%,當時埃克森已非常反對,指香港日後加電費將遭遇更大政治阻力,所謂9.99%回報也是沒有絕對把握的,嘉道理家族和中電管理層作了不少保證,才令埃克森勉強接受。
消息人士指出,自從續約後,中電每年申請加電費時,估算營運收入時變得更保守,估算開支時則大幅高估,低估或高估幅度可達50%,務求提升回報率達標的安全系數,港府為此要與中電就建議加幅激烈爭拗。港府認為,中電的如意算盤是,如利潤高於准許回報率,就會有大筆資金撥歸電費穩定基金,基金積存豐厚則有助於保證未來某一年(如選舉年)遇政治阻力無法加電費,也能通過基金回撥確保達到向埃克森等股東承諾的9.99%,但這和港府希望中電用盡電費穩定基金以紓緩加價壓力,剛好背道而馳。
另外,政府亦針對中電的資本開支過大施壓,指其資本開支加入了過早的前期投資,包括計劃由煤電轉為氣電的設備,而設備規模以政府未同意的額外發電量推算,最後中電仍是要剔除這筆投資,降低基本電價。
特首辦與中電主席斡旋
消息指出,中電管理層在埃克森的壓力下,明顯錯估了政治形勢,提出公眾完全不可能接受的9.2%建議加幅,首次讓步降至7.4%,仍然錯估形勢,最後要降至與通脹相若的4.9%才勉強過關,這個最終加幅,是特首辦與中電主席反覆洽談的結果。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