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風險源自不知自己做什麼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19日 06:35
2012年01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我認為投資回報的來源,是投資者承擔了大部分其他人不願意或沒有能力承擔的風險,所謂的風險,並不是投資課本上的變化(variance),也不是無人可預知的不可知事情(uncertainties)。


基本上,「投資涉及風險」雖然是連小孩子也懂得說的語句,但風險的本質其實可以是一個很深的課題,究竟我們今天對這問題了解有多深,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既然股神巴菲特提過「風險是源自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risk is not knowing what you are doing),因此慧雅曾打趣地跟友人說,也許我們可以問那些賣基金和投資產品的朋友,究竟他/她們是否知道他/她們在說什麼?


將變化當作風險 走錯路

無論如何,從理論的角度看,風險和不明朗可以是一很艱深的題目。有關風險和不明朗(risk and uncertainties)的本質,以及企業和企業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經濟學大師奈特(Frank Knight)曾經在上世紀初的一篇劃時代論文中探討過。後來大名鼎鼎的凱恩斯(凱恩斯是念哲學出身的,他本身亦是統計學的高手)亦對這問題作過一些探討,並得到類似的答案。重要的是,若這兩位大師的見解是對的話,過去數十年財務學以變化(variance)來定義風險,可能是走錯了路。


毋疑,有關定義是遷就了數學,令風險可以「看起來可以」科學化地被計算、定價、甚至拆件轉售,也令財務學以及所謂的「金融工程學」可以大行其道,但卻不是沒有代價。誇張一點來說,這發展是為投資銀行界帶來了大生意,也令不少鋌而走險之徒可以袋袋平安,但卻令不少人的一生積蓄付諸流水,以及有些銀行和政府可能泥足深陷——這可能是本世紀的一大悲劇。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