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夏天異常爆發的猩紅熱再度肆虐,極速殺死跑馬地聖保祿中學一名14歲中三女生,灣仔聖約瑟小學11歲男生染疫後亦併發中毒性休克,接受深切治療。衛生防護中心說,以往此症患者九成以上是10歲以下兒童,接連兩宗嚴重個案均屬年紀較大少年實屬罕見,須深入調查細菌有否特殊變異或抗藥。聖保祿中學今須停課,校方正了解是否有其他學生感染。
染病女生周二病情惡化前一天,仍帶病返校考試,周三送院即告不治。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不排除患者輕視病情,太遲醫治,籲市民勿掉以輕心。本港今年至今錄得83宗猩紅熱個案,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預期未來數月個案將續增,兒童若有發燒、紅疹及喉痛病徵,或出現「士多啤梨舌」,應盡快求醫。
帶病考試 翌日肺積水不治
防護中心說,該女生一直健康良好,1月6日開始,間歇出現輕微發燒、咳嗽、流鼻水及疲倦,當日起至17日,曾5度向3名私家醫生求診,但無好轉,7日和8日曾到澳門外遊。女生於本周二(17日)開始呼吸急促,翌晨往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在深切治療部搶救時已出現敗血性休克、肺炎及肺積水,同日不治。
女生與父母及弟弟同住西灣河私人屋苑,母及弟近期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徵狀須接受化驗,其就讀中學未有呼吸道疾病爆發。聖保祿中學校長鄔萃芬說,1月為學校考試期,該女生周一(16日)仍回校應考,翌日請病假,校方昨才接到其去世消息。
另一11歲病童穩定
另一名11歲染病男童,一直健康良好,1月8日出現咳嗽和流鼻水,13日發燒,15日入住港安醫院,血液驗出導致猩紅熱的甲類鏈球菌,周二(17日)轉送東區醫院深切治療部時,出現全身沙紙樣紅疹,現時情况穩定,家人亦無病徵,他就讀小學今日起放農曆年假。
曾浩輝說,兩名年齡較大的兒童,感染猩紅熱後併發中毒性休克,情况較特別,須深入調查,包括是否遲了求醫、有否隱性疾病、細菌有否變種抗藥等,但11歲男童的甲類鏈球菌對盤尼西林類抗生素仍有反應。不過,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認為,死亡個案很大可能與未及時處方抗生素有關,未必是細菌變種或抗藥。
患者年齡較大 情况特別
去年猩熱紅個案達1534宗,較過去4年平均增達7倍,兩名分別5歲和7歲兒童死亡,另有12人(1至78歲)需接受深切治療。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