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歐債危機爆發拖累外匯基金回報,令去年全年投資回報率僅1.1%,是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外,過去10年投資回報第二差的一年(見圖),全年投資收入267億元,較2010年跌逾六成。扣除支付予政府的費用,外匯基金累計盈餘實際減少236億元,換言之投資本金已經減少。
全年回報僅1.1% 收入跌六成
展望今年情况,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市場投資信心脆弱,年內會擴大多元化投資,及向內地申請更多的人民幣投資額度。
去年末季市場表現相較第3季穩定,投資收入217億元,抵消第3季414億元虧損。全年以各個資產類別分類,債券投資是唯一錄得正回報的資產,港股蝕得最勁,其次是其他股票(見表),外匯亦因為其他貨幣兌美元貶值而錄得虧損。至於在2010年開始展開的多元化另類投資,期內估值收益僅3億元,當局解釋2011年當局加碼投資海外物業,由於起步投資金額較大,而且回報期長,故短期收益會較少。
今年投資更多元化 分散風險
即使投資回報較以往少,期內金管局按6%的固定比率向政府的財政儲備支付370億元,向關愛基金、通脹掛鈎債券、房委會及西九的存款等,支付56億元,令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為5679億元,較之前一年減少236億元。
對於外匯基金表現,跑輸本港約6%的通脹水平,陳德霖亦坦言,「這並不是一個高的回報率,但我希望大家明白,在去年這樣大波動和艱難的環境下,外匯基金能夠保本,取得正回報已經是好不容易。」他又指,以外匯基金3年、5年、10年等的長期數據比較,都是跑贏複合通脹水平。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幸好外匯基金買美國國庫債券為主,如果涉獵太多歐洲主權債,恐怕損手嚴重。比較恒生指數及強積金回報,去年分別跌逾兩成及8.4%,他認為外匯基金的投資算是「對辦」。
學者:算是跑贏恒指積金
由於債券息率已跌至低水平,被問及今年的投資策略,陳德霖指,外匯基金一向以債券比例較多,股票較少,在波動市况之中互相幫補,他拒絕具體披露今年的投資策略,只稱會持續調整投資組合,以達到保本目標,同時爭取投資回報,保障長期購買力。副總裁余偉文補充,債券息率雖然低企,但預計今年股市仍會波動,現金及存款的息率更低,故把資金留在債券已是較好的選擇。在人民幣資產中,金管局獲內地批出150億元人民幣額度,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另有3億美元的QFII額度,余偉文表示,會與內地相關機構商討增加額度,同時亦會擴大對私募基金、新興市場股票和債券及海外物業的投資。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