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大港大發現新腦癇基因標記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20日 06:35
2012年01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大及港大共同發現全新的腦癇遺傳基因標記,可能會增加患腦癇的風險。研究發現,65%香港華人都有該高危標記,他們一旦遇上腦損傷,患腦癇的風險會較常人高六成。研究員希望,日後可利用該標記篩選高危群組,及早預防腦癇病發。


料可及早預防病發

腦癇症俗稱「發羊吊」,是常見的腦神經系統失調現象。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關國良說,腦癇可由先天性遺傳或後天腦損傷(如中風、腦感染及腦退化等)引起。


由於相同程度的腦損傷只會導致部分病人患上腦癇,顯示先天性遺傳基因排列的差異可能會影響患病風險,兩大醫學院遂於2004年開始展開研究,已有逾1800名醫管局病人參與。


65%港華人擁有

兩大醫學院將1087名因腦損傷或其他後天原因患上腦癇的病人基因與非患者比對,發現兩者有8個基因的排列定位有差異,其中「CAMSAP1L1」基因的排列定位差異特別顯著。


根據是次研究發現,患者中75%的「CAMSAP1L1」有高危的基因排列,普通人亦有65%,但兩者差異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水平。關國良指「CAMSAP1L1」的蛋白質掌管大腦神經細胞的成長和細胞之間的互相連接,推測大腦受創時神經細胞會自行修補,但呈高危基因排列的人修補時可能會出錯,導致腦癇。


領導是次研究的香港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沈柏松指出,現時醫學界對「CAMSAP1L1」的功能仍未徹底了解,未來團隊會繼續研究其功能,了解其餘7個基因排列定位的差異與腦癇有無關係,為腦癇患者制定新療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