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衛生署轄下油麻地賽馬會分科診所護士,懷疑自己調亂病人血液樣本,涉以剪貼及影印方式,偽造兩份屬於一名懷孕女病人的梅毒報告,但假報告錯漏百出,迅即被上司揭發。
兩報告同編號 迅即被揭發
仍在診所任職的被告伍望雅(30歲)否認兩項偽造罪,控罪指她於2010年6月3日至7月6日間偽造化驗報告,案件昨開審。庭上案情指出,前年6月被告懷疑將張姓女病人的血液樣本與其他人混淆,於是自行偽造另兩份報告。
1個月後,上司發現病人病歷內兩份驗血報告,編號一樣但內容有異,向衛生署匯報。被告於去年7月被捕。
負責調查的衛生署社會衛生科行政總部護士長曾少玲(音譯)作供稱,涉案兩份報告無標題、顏色深淺不一、有重複影印痕迹,顯示由一名林姓醫生負責,但事實上林當時正休假,沒有處理有關個案。
被同事質疑亂方寸 終證無調亂
曾氏遂由電腦系統列印真報告,核對下證實涉案兩報告均是造假。被告向她承認事件,解釋因被同事質疑「有無撈亂啲血」,她擔心犯錯,又哭着說「好驚坐監」。曾氏指被告當時僅入職1年,不懂向人求助,形容她當時如驚弓之鳥,但最後證實病人樣本沒被調亂。
真假報告的分別主要是梅毒反應素的濃度,真版本結果是「weakly reactive」(弱陽性),而兩份假報告中,一個結果是「non-reactive」(陰性),另一為「weakly reactive」。
曾氏解釋,該病人本是梅毒患者,每月需到診所驗血,大部分結果均為「weakly reactive」,她估計醫生無論手持真假報告,均會判斷毋須作任何治療。
辯方指被告承認造假,但無意圖對病人、診所造成任何不利,不構成偽造的指控。案件下月16日續審。
【案件編號﹕KCCC4416/11】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