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結束中東沙特、阿聯酋、卡塔爾3國的訪問之旅。他在卡塔爾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願意增加對中東事務的介入,負起大國應有責任。溫家寶是在敘利亞政局動盪、伊朗與美國角力升級的敏感時刻出訪,對於美伊在霍爾木茲海峽劍拔弩張,他表明,這條石油運輸要道在任何情况下「均應保持暢通」。
溫家寶在記者會上總結中東之行說,保持霍爾木茲海峽暢通涉及整體人類利益,採取極端舉措違背全世界人民的願望。霍爾木茲處理全球近四成石油運輸,中國近半進口石油途經當地。
美國最近欲以制裁石油出口來阻止伊朗發展核武,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以軍演回應,並威脅封鎖海峽。美國三艘航母則同時在波斯灣外聚集,令外界擔心雙方可能擦槍走火。
外交部:武力威脅令問題複雜化
溫家寶表示,中國堅決反對伊朗擁有核武,並且主張在中東建設無核區,中方亦支持聯合國通過的對伊制裁,不會用原則做交易。但他同時強調,中伊石油貿易屬正常活動,應受保護。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昨天也表示,中國的一貫主張,是以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一味制裁、施壓甚至用武力威脅,只會令問題複雜化。
美國財長蓋特納上周訪華,游說北京減少進口伊朗石油。法國外長朱佩昨表示,歐盟外長下周一開會時,將同意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並凍結伊朗央行的資產。澳洲外長陸克文呼籲中國停止向伊朗買油,加入西方陣營,制裁伊朗。俄羅斯外長周三則表示,俄方將盡一切努力,阻止軍事干預伊朗與敘利亞。
「說為石油而來是看窄了問題」
伊朗出口的石油約兩成輸往中國,是中國第3大石油供應國。有西方輿論認為,溫家寶今次出訪旨在尋求伊朗石油的替代品,但溫家寶稱,若把此行看成「為石油而來」,是「把問題看窄了」。他強調不擔心中國的石油供應,「這次與各國領導人也沒有談到這個問題」。
溫家寶是20年來首名訪問沙特的中國總理,亦是首名到訪阿聯酋與卡塔爾的中國總理。他說,今次訪問的最大收穫,是增進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政治互信。他主動透露中國對區內政治動盪感到憂慮,「我們身為大國希望負起應有的責任」,以和平方法協助解決紛爭。
今次訪問中,中國與沙特同意在戰略框架下提升關係,與阿聯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並簽署總值35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溫家寶透露,卡塔爾亦向中方提出用本幣進行貿易結算,但他僅回應「可以研究」。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