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友邦洋紙 4個月已取得認證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27日 06:35
2012年0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友邦洋紙有限公司市場策略總監陳兆銘表示,該公司設於黃竹坑的營運總辦公室,在2011年2月已獲BSI認證為「PAS 2060碳中和企業(2010年)」(2011年碳中和宣告則尚待審查確認)。


陳兆銘解釋,友邦洋紙乃從事紙張貿易的公司,從外國入口紙張,賣給香港、內地和澳門的客戶(主要是印刷廠)。該公司一向都銷售很多環保紙,之前也有參加過一些「碳抵消」活動。所以,為了進一步鞏固其環保形象、領導同行,便索性為黃竹坑的辦公室申請碳中和認證。(這是指該辦公室的運作,而非紙張的生產,紙張乃由紙廠購入。)


除了辦公室用電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外,他們還計算了員工上下班和外出洽談業務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初時,真的要求員工寫下每天由哪處乘車到哪處,乘搭什麼交通工具,然後將每公里路程換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員工都覺得,這樣計算很花時間。後來,該公司獲顧問公司告知,可以按不同的本地交通工具,將每元車費換算成大約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準確度仍獲得BSI接受。


至於「碳抵消信用額」,該公司則聽從顧問公司的建議,向台灣一些風力發電廠,以及內地一些新物質(農產品剩餘物)發電廠購入。連同準備工作,用了接近4個月來取得BSI的PAS 2060碳中和認證。


公司內推減排 省紙省電

此外,為了繼續申請和取得碳中和認證,該公司去年亦努力推行減排。這包括安裝LED燈和T5光管,以取代舊式光管;在電掣旁貼上提示,提醒同事節約用電;提醒經常出外洽談業務的同事,不在公司時應關掉座位的電腦和燈光;辦公室用紙,由原木漿紙改為50%再造紙(後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前者少21%);非重要文件改用雙面打印等。初步估計,去年的用電量和用紙量已明顯低於前年。因此,雖然2011年的碳中和宣告尚待審查確認,也甚有信心。


對中長期回報感樂觀

但在商言商,花工夫和金錢申請碳中和認證,會不會有回報?陳兆銘表示,取得碳中和認證之後,尚未直接因此而取得生意,但確實多了很多印刷廠向該公司查詢,與他們洽談。他深信,中長期來說,必定會有些好處,而碳中和也有望成為潮流。


這就好像,該公司早在2005年已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FSC)發出的牌照,可以銷售該組織認可的紙張,乃全港首家取得這種牌照的紙張貿易公司。2005年,全港就只有友邦洋紙一家公司取得這牌照。但到了2006年,全港即有過百家公司取得這牌照。在2005年,該公司未有賣出任何FSC認證紙張。但到了2011年,該公司已有61%的營業額來自FSC認證紙張,餘下的營業額亦大多來自其他環保紙張(如再造紙、50%再造紙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