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考評局為減輕高中考生壓力,昨向學界建議明年精簡中文和通識科校本評核,較原訂時間表提早一年,明年第二屆文憑試考生可率先受惠。
新方案下,中文科選修單元呈分次數由3次改為2次;通識科則由6次呈分減少至4次。中學校長會和教協均歡迎建議,但認為「治標不治本」,要求作全面檢討。
中學校長會主席阮邦耀歡迎建議,認為新方案有助減輕學生負擔,但無法解決現時校本評核要求過高的問題,要求當局檢討校本評核制度。
教協會長馮偉華亦歡迎建議,相信可減輕學生負擔,同時要求考評局明年提前精簡英文、歷史等正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要求。
教界:有助減輕學生壓力
考評局解釋,原定於2014年精簡中文、通識等科目校本評核要求,但學界有聲音要求提前至明年落實,令現時讀中五的學生亦能受惠,故此在不影響學生的情况下,考評局提出新方案,收集學界意見後再作決定。
以中文科為例,現時校本評核佔公開試成績20%,當中8%為閱讀報告和日常功課等,另12%要求教師在學生中五及中六期間,呈交學生3次選修部分成績。新方案選修部分呈分次數將由3次減至2次,而佔分比例維持不變,令學生可少交1次功課。
通識科方面,目前學生在中五開始做專題探究,其間分撰寫研究計劃書、資料蒐集和完成報告3階段,每階段另設過程評審和作品評分,合共涉及6份功課,佔該科成績20%。
考評局建議分兩階段精簡校本評核,明年起先把資料蒐集和完成習作兩階段合併,令學生只需交4份功課;2014年則進一步精簡至3份功課,包括整個製作報告過程、計劃書和報告。
另外,考評局同時提出,將經濟等11個尚未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全部延至2016年推行,其間2年作為過渡期。
新方案下,中文科選修單元呈分次數由3次改為2次;通識科則由6次呈分減少至4次。中學校長會和教協均歡迎建議,但認為「治標不治本」,要求作全面檢討。
中學校長會主席阮邦耀歡迎建議,認為新方案有助減輕學生負擔,但無法解決現時校本評核要求過高的問題,要求當局檢討校本評核制度。
教協會長馮偉華亦歡迎建議,相信可減輕學生負擔,同時要求考評局明年提前精簡英文、歷史等正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要求。
教界:有助減輕學生壓力
考評局解釋,原定於2014年精簡中文、通識等科目校本評核要求,但學界有聲音要求提前至明年落實,令現時讀中五的學生亦能受惠,故此在不影響學生的情况下,考評局提出新方案,收集學界意見後再作決定。
以中文科為例,現時校本評核佔公開試成績20%,當中8%為閱讀報告和日常功課等,另12%要求教師在學生中五及中六期間,呈交學生3次選修部分成績。新方案選修部分呈分次數將由3次減至2次,而佔分比例維持不變,令學生可少交1次功課。
通識科方面,目前學生在中五開始做專題探究,其間分撰寫研究計劃書、資料蒐集和完成報告3階段,每階段另設過程評審和作品評分,合共涉及6份功課,佔該科成績20%。
考評局建議分兩階段精簡校本評核,明年起先把資料蒐集和完成習作兩階段合併,令學生只需交4份功課;2014年則進一步精簡至3份功課,包括整個製作報告過程、計劃書和報告。
另外,考評局同時提出,將經濟等11個尚未推行校本評核的科目,全部延至2016年推行,其間2年作為過渡期。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