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碳中和認證 省靚企業招牌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27日 06:35
2012年0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地球資源有限,企業重視環保,既是為了盡社會責任,讓地球可持續發展;也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作為「省靚招牌」和自保之舉。近幾年,陸續有多個行業的前衛企業喊出了「碳中和」的口號。甚至,已經出現了「碳中和」的標準和認證制度!


碳中和宣稱 遍及各行業

碳中和(Carbon Neutral)一詞,乃由英國人在1997年創造。到了2006年,碳中和更被《新牛津英語字典》選為年度詞彙。大約由這時開始,這個詞語的曝光率愈來愈高。有跨國大銀行表示,它是全球第一家的「碳中和銀行」。由英國、丹麥到奧地利,都出現號稱碳中和的環保住宅;上海亦出現所謂「碳中和酒店」。


甚至還有碳中和咖啡豆、碳中和酒、碳中和航班、碳中和火車站、碳中和旅行、碳中和演唱會、碳中和晚宴及派對、碳中和會議、碳中和雜誌、碳中和影片等!

BSI推統一標準 免公眾質疑

英國標準協會(BSI)亞太區可持續發展策劃經理陳肇雄認為,從好的一面看,這反映了有關機構對碳中和概念的認同和重視。但從另一方面看,有關聲稱欠缺統一的計算標準,以及獨立第三方的審核,亦是一個問題。


因此,英國標準協會在2010年5月19日發表了其制定的全球首個碳中和標準PAS 2060,提出了一套方法,來處理任何有關碳中和的主張。該協會認為,PAS 2060的出現,將有助於克服公眾對碳中和主張的質疑。PAS 2060提供了一套涵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計算、補償(抵消)以及作出碳中和聲明的規範。


碳中和可有多種形式主題

陳肇雄指出,碳中和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和主題,包括:產品、建築物、機構運作、某個辦公室、一次性的活動或事件、項目、旅遊等。關鍵是,聲明的範圍要清晰和明確,量化和補償「碳足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要符合規範,那才可獲BSI發出有關的PAS 2060碳中和認證。


簡單來說,要實現PAS 2060認可的碳中和,多是用補償方式(因為技術上難以做到完全不耗用電力和燃料、完全不產生溫室氣體)。但這種補償方式亦有好些要求。


第一,有關機構購買「碳抵消信用額」時,須向PAS 2060認可的抵消方案購買。例如,「京都議定書框架」內的「清潔發展機制」(CERs)、「歐盟排放配額」、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的「碳抵消質量保證方案」;以及非「京都議定書框架」內的「黃金標準」、「自願性碳標準」等。


這些「碳抵消信用額」需由獨立的第三方驗證機構進行核查,並保存在一個獨立可信的註冊處。因此,一般植樹活動或綠化天台大多不能符合要求。(植樹活動若要獲得認可,樹木的高度等也有嚴格的要求。)


補償之餘 也要減排

第二,碳中和聲明的最長有效期為一年。有關機構若想繼續作碳中和聲明,就要每年由BSI作認證。但BSI要求,這些機構必須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每年都有一些進步。


即是說,申請碳中和認證的機構不能完全倚賴購買「碳抵消信用額」,它每年也要努力減少產生一些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其他溫室氣體會換算成相同影響的二氧化碳)。因為BSI不希望一些機構付款「漂綠」自己,就用來沽名釣譽,本身不作出任何減排努力。陳肇雄指出,即使只是每年減排1%,也是有進步。


PAS 2060也考慮到有關機構的業務會增長的問題,所以在計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時,容許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或者平均每件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式來計算(即「碳強度」的概念),而不一定要用排放總量計算。


但PAS 2060是由BSI推出,是否可以獲得全球承認?陳肇雄強調,現時全球就只有BSI一家機構推出碳中和的標準和認證制度。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多標準最先亦是由BSI提出,之後演變成歐盟的標準,以及全球的標準。因此,他認為,PAS 2060的認受性不是問題。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郭慶輝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