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來自來自瀋陽的內地尖子鄭國夫,自小迷上港產片,一直夢想能來港定居做「香港人」,直至兩年前終於放棄穩定的公務員工作,一擲20多萬港元到港攻讀碩士課程,希望能留港執教鞭。不過,他自去年底畢業後,寄出逾百封求職信均石沉大海,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目前他靠家人接濟租住深水埗板間房,期望能在10月工作簽證到期前找到教席。
事實上,鄭國夫報讀的自資深造課程,近年在香港大專院校愈開愈多,其中浸會大學一年的畢業生中,有逾四成半是自資授課碩士。教育界人士質疑本港的授課式碩士課程已呈氾濫,院校開辦各類課程只為掙大錢,罔顧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見另稿)。
25歲的鄭國夫在瀋陽重點學校鐵路實驗中學畢業,未畢業已獲瀋陽師範大學取錄,修讀漢語文學學士,在學期間曾兼教日、韓留學生普通話。2009年大學畢業後,鄭曾於當地街道辦任幹部一年,翌年來港入讀理工大學全日制對外漢語教學碩士課程。
批評香港非民主自由
鄭國夫接受訪問時說,自小已愛看港產警匪片,「片中香港十分現代化,而且港人說話風趣幽默」,美麗的香港印象令他自小就立志來港工作、定居。不過,過去3個月的求職經歷,卻令他對香港大為改觀,批評香港「不是人家所講那麼好,亦非民主自由,什麼也不公開」。他說,以自己的工作經驗,深信可在港求得教席,所以自去年11月碩士課程畢業後即開始求職,每日前往公共圖館上網、發求職電郵。無論教師、文員抑或行政助理,他統統不放過,前後寄逾百封求職信,當中30份是申請國際學校教席,卻只獲一間學校邀請面見行政助理一職,其餘均石沉大海。
來港定居心願未圓
追尋鄭失敗原因,與其求職方法不無關係。記者發現鄭每次寄信求職,都只是寄出自己履歷,連自薦信也沒有。有人事顧問和教育界人士直言,內地生不了解香港文化和職場情况,不少人搵工遇上困難,而本地公司少有聘請內地畢業生,亦是他們難求一職原因(見另稿)。
鄭國夫在港攻讀碩士,獲家人支持20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畢業至今,他一直以月租2600元住在深水埗的板間房,即使省吃省用,每月開支至少6000元。他表示,家中只是做小生意,開支對家庭負擔不輕,但他仍希望在港找工作,希望在10月工作簽證過期前,憑實力在港獲聘,完成在港定居的心願。
明報記者 蕭輝浩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