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銀行賣RQFII 自行提高入場費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30日 06:35
2012年01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首批人民幣RQFII基金在港開售已近半個月,本報記者近期以顧客身分先後前往5間銀行諮詢相關投資事宜。結果顯示,各行實際提供的基金數目、認購費用和銷售手法,均不盡相同。有銀行為了減省行政開支,自行提升認購RQFII的入場門檻。


各銀行代理的基金數目和種類有所不同,以建行亞洲最多,花旗最少。此外,除建行劃一收取1.5%RQFII認購費外,其他4行根據投資者的戶口等級和投資金額釐定認購費,範圍為1%至5%。


入場費方面,部分銀行刻意提高基金入場門檻,其中一例是花旗將大成基金的入場費從1萬元人民幣升為5000美元(約3.2萬元人民幣)。一名大型銀行主管分析,由於每個RQFII基金只有十多億元人民幣的額度,故部分銀行為免客源太細太散,基於商業考慮或會自行提高入場門檻,「大手和細額入飛,銀行的行政手續都是同樣那麼多。如果只以細額認購為主的話,皮費都會幾重!」


花旗員工反叫記者買高息債

雖然基金銷售有相對固定流程(另稿),6名銀行前線銷售人員卻也表現出各自「風格」。其中,中銀、建行客戶經理銷售較為積極。中銀的經理表示,「坊間對RQFII評價都幾正面。」而建行的經理則已收集較多背景資料,建議客戶可從發行商規模、過往業績、管理費、投資組合等多方面自行比較。


永隆及交銀的兩名經理則較為謹慎,亦更強調風險因素。永隆經理強調﹕「我不能講那隻最好賺,要由客人自己揀。」交銀的經理則介紹說﹕「大家的策略都差不多,不過有些較進取,有些較保守,你可以自己回去看看啦」。


更為保守的是花旗的客戶經理,其中一名認為內地債券市場評級「透明度不高」,建議投資者「分散來做」,考慮將人民幣投資在不同基金及定期存款之中;另一名花旗經理更說,認為RQFII「始終是第一次,很多東西未搞清楚。」而且「收益其實不高」,他甚至向記者說﹕「風險級別一樣的美國高息債券基金如果反彈,收益很有可能會更加高。」


不過,6名前線銷售人員均認同此次RQFII基金最大吸引力是為期望人民幣升值的投資者提供「點心債」和定存以外的新投資途徑,並建議投資者中長期持有而非短線投資。同時,RQFII基金缺乏往績,是幾位客戶經理公認的最大劣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