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警方接獲的街頭騙案較前年增加逾六成四,由62宗增加至102宗,以祈福黨和借手機黨為首,手法大同小異,但仍有無辜市民中招。其中一名七旬老翁,遇上聲稱要將人民幣兌換港幣的男子,男子向老翁借款之餘並放下利市作抵押,聲稱到銀行兌換現金後回來,但老翁等候良久不見其蹤影,忍不住打開利市一看,發現內裏竟是陰司紙。警方亦發現,以往騙徒大多跟隨銀行假期「休市」,但現時已年中無休。
根據警方統計,去年街頭騙案數字回升,其中祈福黨激增1.3倍至43宗,借錢、手機黨亦大增至36宗,整體更由62宗增64.5%至102宗(見表),惟商業罪案調查科總督察孔慶勳重申,相對2002年高峰期的逾800宗,街頭騙案數字仍屬低水平,而警方去年亦拘捕14人,涉及27宗騙案,當中10人已定罪,監禁2至36個月。
祈福黨激增1.3倍
商罪科偵緝高級督察簡志韶直言街頭騙案手法「老土」,但往往會組織性地動員不少人做「媒」和把風,令受害人上當。
其中去年8月偵破的祈福黨騙案,便發現有7名男子企圖合力向一名婆婆行騙,更叮囑她切勿向其他人透露祈福一事,「如果唔係祈福唔靈」,最後幾經丈夫鼓勵,始肯向警方道出經過,令7人成功被定罪。
年中無休 假卡利市作抵押
另外去年1月發生於沙田區的騙案,一名70多歲的老翁遇上操廣東話的陌生男子,請求兌換人民幣,向老翁索600港元,其後聲稱要到銀行提款,奉上一封利市作抵押,特別提醒內裏有500元港幣,但為了意頭,叮囑莫要打開。老伯不虞有詐,惟等候良久未見對方影蹤,最後打開利市一看,竟是一張陰司紙。
孔慶勳指出,近年騙徒調整行騙習慣,包括會放下假銀行卡作抵押品,而以往會趁銀行營業期間犯案,以便哄騙事主到銀行櫃位提款,不過近年已是年中無休,而且連事主家中財物也不放過。
警方提醒巿民,騙徒多用事主的好心,貪心,以及對家人的關心而行騙,呼籲市民「停一停,諗一諗」,便宜莫貪。
明報記者 吳光熙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