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渣打馬拉松輪椅賽今年復辦,但一直爭取復辦輪椅項目、多次在國際殘疾人士比賽項目奪標的巴基斯坦裔選手施傑浩(Ajmal Samuel)批評,賽程設5個限時達標的檢查點,只要一個不達標,便即時取消資格,比很多國際賽事嚴格。主辦機構香港業餘田徑總會的發言人表示,設5個站是為了保障跑手安全及基於封路時間短。
渣打馬拉松自1998年首度舉辦輪椅項目後,一直停辦至今。來港定居20年的施傑浩,7、8年前起不停參加國際殘疾人士運動,對於不能在自己的家——香港參賽感困惑,「渣打馬拉松舉行第16年了,竟然無人提過這件事(輪椅項目)」。一直着重平等機會和殘疾人士權益的他,決定自己爭取,4年前開始不斷與田總接洽,並積極參與本地殘疾人士運動,希望喚起港人對殘疾人士運動的關注。
要求如健全者 跑手感沮喪
前年田總答允復辦,但因報名時間倉卒、參賽人數不足而胎死腹中。今年,施傑浩的願望終於實現,2月5日(周日)舉行的馬拉松賽事,將設立3公里及42公里的輪椅項目,分別有30名及8名選手取得出賽資格。不過,當他得悉輪椅項目一如健全人士項目,在賽道中分設5個檢查點,若未能準時抵達會即時取消資格時,即感到十分沮喪。
「如果你要求3小時內完成40公里,無問題!但如今你說,首20公里要在這個限時內完成,另一個5公里又要在那個限時完成,問題就出來了。這不是馬拉松,而是競爭非常激烈的比賽……令跑手感到很沮喪(discouraging)。」
籲放寬準則 鼓勵更多跑手
施傑浩在雲南贏過手輪賽(Hand Cycling)第二名,全球排名曾高達27位,算是競賽老手。他認為香港的賽道難度極高,尤其首20公里(正確為15公里)由尖沙嘴到青馬大橋的路,全都是向上爬,健全人士都會感到困難,當局復辦輪椅項目應設立更寬鬆的準則,鼓勵更多跑手參與。
曾參與1998年渣馬輪椅項目並奪季軍的前輪椅劍擊運動員馮英騏亦說﹕「我自己都驚,但有信心完成到!但因為未推過那段路,未知時限是否適合。」他認為,看到主辦單位已很努力安排是次輪椅項目,如果有不足地方,他會於賽後提出,望當局下年再改善。
明報記者 余卓善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