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發改委昨公布「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下稱《規劃》),表明力爭2015年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包括作為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經濟學家及本港銀行界人士均認為,《規劃》意味內地開放資本帳較原先預期的2020年提前,本港在人民幣發展上須急謀對策,確立定位。
2015年金融交易額冀翻逾兩倍
《規劃》的一大亮點,是當局確定了2015年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四大指標,分別為(1)金融市場規模顯著擴大,上海金融市場(不含外匯市場)交易額擴容至2015年約100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即較2010年底的386.2萬億元翻逾兩倍(見表);(2)提高金融國際化程度,上海股市指數在國際間影響力大幅提高、銀行同業拆息成為境內外人民幣主要基準利率,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則成為境內外人民幣交易定價的主要匯率。此外,《規劃》亦提出2015年前,(3)上海資產管理規模約達30萬億元;(4)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32萬人士。相較起來,香港現時金融市場的規模都遠較上海的目標為小(見表)。
澳銀:意味人幣屆時自由兌換
更重要的是,《規劃》就人民幣資本帳開放進程予以較明確的啟示。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上海要在2015年成為全球人民幣交易中心,意味人民幣屆時可完全自由兌換,「也就是說把資本帳開放的日程提前了。」根據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文件,當時仍說2020年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昨天公布意味步伐已提早5年。
一位大型銀行人民幣業務主管亦同意,《規劃》較具震撼性的一點是上海作為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時間點提前,至於對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會否被取代,他直言,「視乎這幾年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爭取到什麼角色及位置。」
在春節假期以前,上海市長韓正剛宣布籌備多年的國際板要暫緩推出,但昨天發改委即公布全力打造上海成為金融中心的《規劃》。
目前本港離岸人民幣匯率(CNH)與人民幣利率走勢,與在岸市場「各自為政」,上述銀行界人士指,相信「人民幣國際化的終極目標是單一的人民幣市場,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匯率及利率融合長遠必然出現。」本港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及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角色會否被動搖,則尚待觀察,「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面向境外,配套設施符合境外投資者需要。」
劉利剛則指,滬港在金融服務中的競爭關係並非壞事,或可促進本港金融業加快轉型,不過,決策者需要居安思危,為長遠發展尋求出路,以免被邊緣化。他建議,本港可利用自身在法制及資產管理的優勢,開拓新的金融產業,如推動發展人民幣衍生產品,以及人民幣計價的創投基金在本港成立,協助境內企業來港上市集資。
明報記者 劉欣欣、陳子凌
2015年金融交易額冀翻逾兩倍
《規劃》的一大亮點,是當局確定了2015年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四大指標,分別為(1)金融市場規模顯著擴大,上海金融市場(不含外匯市場)交易額擴容至2015年約100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即較2010年底的386.2萬億元翻逾兩倍(見表);(2)提高金融國際化程度,上海股市指數在國際間影響力大幅提高、銀行同業拆息成為境內外人民幣主要基準利率,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則成為境內外人民幣交易定價的主要匯率。此外,《規劃》亦提出2015年前,(3)上海資產管理規模約達30萬億元;(4)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32萬人士。相較起來,香港現時金融市場的規模都遠較上海的目標為小(見表)。
澳銀:意味人幣屆時自由兌換
更重要的是,《規劃》就人民幣資本帳開放進程予以較明確的啟示。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上海要在2015年成為全球人民幣交易中心,意味人民幣屆時可完全自由兌換,「也就是說把資本帳開放的日程提前了。」根據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文件,當時仍說2020年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昨天公布意味步伐已提早5年。
一位大型銀行人民幣業務主管亦同意,《規劃》較具震撼性的一點是上海作為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時間點提前,至於對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會否被取代,他直言,「視乎這幾年香港(在人民幣業務上)爭取到什麼角色及位置。」
在春節假期以前,上海市長韓正剛宣布籌備多年的國際板要暫緩推出,但昨天發改委即公布全力打造上海成為金融中心的《規劃》。
目前本港離岸人民幣匯率(CNH)與人民幣利率走勢,與在岸市場「各自為政」,上述銀行界人士指,相信「人民幣國際化的終極目標是單一的人民幣市場,在岸及離岸人民幣匯率及利率融合長遠必然出現。」本港在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及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角色會否被動搖,則尚待觀察,「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面向境外,配套設施符合境外投資者需要。」
劉利剛則指,滬港在金融服務中的競爭關係並非壞事,或可促進本港金融業加快轉型,不過,決策者需要居安思危,為長遠發展尋求出路,以免被邊緣化。他建議,本港可利用自身在法制及資產管理的優勢,開拓新的金融產業,如推動發展人民幣衍生產品,以及人民幣計價的創投基金在本港成立,協助境內企業來港上市集資。
明報記者 劉欣欣、陳子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