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有大學生指有港人登廣告歧視內地人屬「種族主義」,有學者指出,兩地人民「同民同種」,對立情况只是「族群緊張關係」,不屬種族歧視,政府應着手處理雙非孕婦的中港衝突,及加強向教育內地旅客。
支持學生反對歧視
城巿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健民表示,近期中港市民對立事件最多稱「族群間緊張關係」,即使相關廣告中帶有歧視貶意,但沒有鼓吹暴力,亦不屬族群仇恨。雖然學生用「種族歧視」的討論未必準確,但支持學生反對歧視行動的理念。
「衝突源於中國崛起」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說,港人與內地人是「同民同種,用種族主義是講不通」。他解釋,種族主義通常源於民族自卑,與本港情况不同。近期中港衝突源於近年中國崛起,內地人湧港買樓消費,港人的優越感下降,加上文化衝突如生活方式及衛生水平差異,及資源衝突上如雙非孕婦導致問題。他認為,政府要着手處理公立醫院資源不足及雙非孕婦衝閘,同時對旅客加強教育,嚴厲執行亂拋垃圾、地鐵內飲食法例的罰則。
平機會:不犯法不代表正確
根據本港《種族歧視條例》,種族是指個人的種族、膚色、世系、民族或人種,基於某人的種族而歧視、騷擾及中傷該人,即屬違法。市民可經平機會進行調解或者代表入稟興訟,亦可以直接自行提出民事訴訟。
平機會發言人表示,港人與內地人同為中國人、即同屬一個種族,根據法例而言,有關針對內地人作出中傷性、謿諷的言語,不構成種族歧視。但發言人強調,「不觸犯種族歧視法例不代表是正確,不希望社會出現有違平等共融、互相尊重價值的言論」。
支持學生反對歧視
城巿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健民表示,近期中港市民對立事件最多稱「族群間緊張關係」,即使相關廣告中帶有歧視貶意,但沒有鼓吹暴力,亦不屬族群仇恨。雖然學生用「種族歧視」的討論未必準確,但支持學生反對歧視行動的理念。
「衝突源於中國崛起」
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陳健民說,港人與內地人是「同民同種,用種族主義是講不通」。他解釋,種族主義通常源於民族自卑,與本港情况不同。近期中港衝突源於近年中國崛起,內地人湧港買樓消費,港人的優越感下降,加上文化衝突如生活方式及衛生水平差異,及資源衝突上如雙非孕婦導致問題。他認為,政府要着手處理公立醫院資源不足及雙非孕婦衝閘,同時對旅客加強教育,嚴厲執行亂拋垃圾、地鐵內飲食法例的罰則。
平機會:不犯法不代表正確
根據本港《種族歧視條例》,種族是指個人的種族、膚色、世系、民族或人種,基於某人的種族而歧視、騷擾及中傷該人,即屬違法。市民可經平機會進行調解或者代表入稟興訟,亦可以直接自行提出民事訴訟。
平機會發言人表示,港人與內地人同為中國人、即同屬一個種族,根據法例而言,有關針對內地人作出中傷性、謿諷的言語,不構成種族歧視。但發言人強調,「不觸犯種族歧視法例不代表是正確,不希望社會出現有違平等共融、互相尊重價值的言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