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札記﹕台灣看狗蝗之爭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4日 06:35
2012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人與大陸客爭端升溫,台灣民眾也十分關注,因為體認到類似情况未來也會在台灣發生。因族群交流過程產生的磨擦隨處可見,但若在媒體惡言相向,極易形成情緒化對立,反而失去公共政策的討論空間,結果必是兩敗俱傷。


港人與大陸客爭端初起時,台灣網上便開始流傳。眾所周知,台灣綠營近幾年一直採取「反中」路線,許多帶有政治目的網絡語言變本加厲地引用某些大陸客在台不文明行為的例子,似乎想把戰火引到台灣,所幸兩岸交往還不算太密切,話題未見發酵。


交往增加爭端遲早發生

不過許多台灣人都認為,這種爭端遲早要在兩岸之間發生,兩岸族群磨擦在政治力的介入與操作下,前景更難樂觀。有輿論認為,現在的香港就是以後的台灣,因此強調要多方面維護台灣與大陸的差異。從大陸客與香港民眾對台灣上月總統選舉的關注與反應來看,現在台灣維持政治上的獨立顯得更加可貴。


隨着交往增加,當愈來愈多大陸客佔滿了台北101奢侈品商店與阿里山小火車時,誰是多數誰是少數?應該依照多數的文化還是當地的習慣,就變得相當弔詭。用金錢定義文明與進步,當然就會用優越感來面對經濟弱勢,這種心態在每個地方都有。大陸經濟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帶來部分人的傲慢心態,但證諸當年部分台港商人去大陸時的高傲行徑,似乎也不必過於訝異。


免挑對立仇恨媒體有責

回顧事件歷程,媒體要負很大責任,網絡語言經常粗俗不文,還不致於擴大成為全面性對立,但媒體一旦為仇恨情緒提供平台,事態就難以善了。目前YouTube上已因「煽動仇恨」的理由刪除了孔慶東罵人視頻,的確是理智與文明的做法。


台灣有媒體經常刊出兩岸民眾相互稱許對方文化與社會特色的文章,雖說不能反映族群交往的全部事實,但的確能引發兩地民眾各自反省「我們有你們說的那麼好嗎?」其降低磨擦的功能毋庸置疑。很顯然,在處理族群磨擦的問題上,讚美的力量比批評要大得多。


金柚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