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科學家借助保存完整的侏羅紀時期蟋蟀化石,模擬重構出當時蟋蟀的叫聲,發現其聲音簡單響亮,能夠在遠距離呼喚同伴。
研究建基於一塊由美國及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品種灌叢蟋蟀化石,該蟋蟀命名為Archaboilus musicus,估計存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由於化石長達72厘米的翅膀結構完整,讓科學家可模擬出該種蟋蟀摩擦翅膀求偶的「歌聲」。
聲音響亮可傳至數十米外
昆蟲叫聲專家羅伯特(Daniel Robert)指出,這次可能是至今最古老的聲音模擬紀錄,有助窺探侏儸紀時代的自然環境。他指該種灌叢蟋蟀的叫聲簡單、清晰而響亮,可清楚標示其位置,讓雌性蟋蟀選擇是否回應,而單音調的叫聲可令聲音傳至數十米外,有助吸引更多異性,相信在當時叢林密佈、且有眾多動物同時鳴叫的夜間環境中,這是最佳的求偶叫聲。不過叫聲清晰亦會讓獵食者知悉其行蹤,於是在約1億年後,蟋蟀已進化至能發出讓蝙蝠等天敵無法聽見的叫聲。
(法新社)
◆蟋蟀歌聲網址:youtu.be/29BozOCqciw
研究建基於一塊由美國及中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品種灌叢蟋蟀化石,該蟋蟀命名為Archaboilus musicus,估計存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由於化石長達72厘米的翅膀結構完整,讓科學家可模擬出該種蟋蟀摩擦翅膀求偶的「歌聲」。
聲音響亮可傳至數十米外
昆蟲叫聲專家羅伯特(Daniel Robert)指出,這次可能是至今最古老的聲音模擬紀錄,有助窺探侏儸紀時代的自然環境。他指該種灌叢蟋蟀的叫聲簡單、清晰而響亮,可清楚標示其位置,讓雌性蟋蟀選擇是否回應,而單音調的叫聲可令聲音傳至數十米外,有助吸引更多異性,相信在當時叢林密佈、且有眾多動物同時鳴叫的夜間環境中,這是最佳的求偶叫聲。不過叫聲清晰亦會讓獵食者知悉其行蹤,於是在約1億年後,蟋蟀已進化至能發出讓蝙蝠等天敵無法聽見的叫聲。
(法新社)
◆蟋蟀歌聲網址:youtu.be/29BozOCqciw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