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願融合 兩地生分化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12日 06:35
2012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跨境及新移民學童來港,過去一直存在。早在2003年已來港的劉美齡,認為以往的內地學童人數較少,總會想辦法融合本地文化,學習廣東話、英文及繁體字等,惟近年跨境學生人數飈升,反令本港及內地學童分化。另有北區小學教師指出,教導內地生最困難是無法與家長接觸,在德育教育方面常會遇到困難。


新移民獲選優秀學生

15歲的劉美齡,昨日獲得「北區優秀學生」高中組冠軍。美齡幼時與母親同住內地,自幼稚園高班才申請來港,與港人父親同住,「當初來港,最不習慣是完全不懂繁體字。而且母親當時持雙程證來港,每次她證件到期回鄉,我也會大哭一場」。但作為新移民學童,美齡當時卻從未放棄融入本港生活。


半數內地家長缺席家長日

「當時我覺得我來港,就要想辦法融入此地,而非靠他人迎合。」美齡自小勤奮向學,成績名列前茅,也自學古箏及結他以增課外知識。她發現目前的跨境學童和內地生人數大增,較低年班的同學,總愛分成「普通話的一組」和「廣東話的一組」,擔心有礙內地生學習及文化交流。


有北區小學教師亦指出,校內近六成學生為跨境學童,內地學童英文水平參差,部分人更無法聽懂廣東話,放學又要遷就保母車時間,遂必須在周六回校補課。為解決書寫繁、簡體字問題,學生也須先以拼音在電腦打出文字以交功課,及後再替他們補習,才可解長遠問題。


該老師認為,教導跨境學童最辛苦的並非語言不通,也非每朝6時許要到關口接送學生,而是每次家長日也只得近半家長出席,在缺乏家校合作下,對德育教育有很直接影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