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巴菲特的觀點,就是債券本身不是一個「生產性資產」 ,而中央銀行們為了防止金融制度崩潰而大印銀紙,相信亦會對它的價值不利。不過,美國國庫券和債券在過去數年表現不俗亦是事實。一項最簡單和人人皆識的資產,其回報率居然是最高之一,而美國政府入不敷支,要靠舉債過日,亦是人人皆知,這一切一切,對投資界而言,都似乎是一諷刺。
對於這個現象,巴菲特的解釋,是債市不斷會有資金湧入,令其強勢有着「自我實現」的成分。從某角度看,這情况跟「尚未爆煲」的「龐氏計劃」有幾分類似。毋疑,基本因素不大配合的現象應早晚定會「出事」,不過究竟這樣的日子還要維持多久,卻不是容易確定。若它要過一兩年才出事,今天已把它看淡,會隱含一定代價。另一方面,事實在人類社會裏面,什麼是理性、什麼是非理性,並不是來得黑白分明,若很多人都是那樣做,那麼不理性的事情也可以變得理性。
資金湧不斷 債市續強勢
正如慧雅指出,這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心會否轉向,但要評估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的觀感何時轉變並不是易事。不過,巴菲特和貝萊德的高層皆選擇在近日鼓吹資金宜轉而流往股市,相信亦隱含一定的啟示性,這點值得留意,蓋大戶的行為和言論,應是對大眾心理和預期有着一定影響。無論如何,慧雅認為大眾對投資股票的心理是可能出現轉變,這亦是一值得留意的因素,而現時港股的估值亦不需要我們假設,這定會發生。總括而言,慧雅認為港股目前出現的應不止是熊市中的反彈,可趁調整加碼。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對於這個現象,巴菲特的解釋,是債市不斷會有資金湧入,令其強勢有着「自我實現」的成分。從某角度看,這情况跟「尚未爆煲」的「龐氏計劃」有幾分類似。毋疑,基本因素不大配合的現象應早晚定會「出事」,不過究竟這樣的日子還要維持多久,卻不是容易確定。若它要過一兩年才出事,今天已把它看淡,會隱含一定代價。另一方面,事實在人類社會裏面,什麼是理性、什麼是非理性,並不是來得黑白分明,若很多人都是那樣做,那麼不理性的事情也可以變得理性。
資金湧不斷 債市續強勢
正如慧雅指出,這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心會否轉向,但要評估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的觀感何時轉變並不是易事。不過,巴菲特和貝萊德的高層皆選擇在近日鼓吹資金宜轉而流往股市,相信亦隱含一定的啟示性,這點值得留意,蓋大戶的行為和言論,應是對大眾心理和預期有着一定影響。無論如何,慧雅認為大眾對投資股票的心理是可能出現轉變,這亦是一值得留意的因素,而現時港股的估值亦不需要我們假設,這定會發生。總括而言,慧雅認為港股目前出現的應不止是熊市中的反彈,可趁調整加碼。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