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緬甸勢成製衣業轉移基地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17日 06:35
2012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由於內地生活水平的提升,工人的最低工資也跟隨不斷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原因,內地的生產成本也愈來愈高,令到不少廠家叫苦連天。尤其是最為勞力密集的紡織製衣業,不少業者都考慮將部分產能搬遷至其他地方,只保留較高增值的產能在內地。勞動力充足、在紡織製衣業方面有悠久歷史、近期有改革開放迹象的緬甸,就成為不少廠商考慮的地方。


緬甸製衣業 歷史悠久

早前,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緬甸紡織製衣業的投資環境現况」研討會,參加者就迫爆會議廳,連樓梯級也要加放座椅。此外,生產力促進局組織「中國製造——世界聯繫:開拓新服裝生產基地,赴緬甸交流考察團」,第一團火速就爆滿,要在3月初加開第二團。製衣業界對緬甸的興趣,可想而知。


為製衣廠提供顧問服務,亦有經營成衣貿易的伯樂(中華)有限公司總裁梁一華表示,緬甸在紡紗和織布製衣方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至300年前的緬甸皇朝。1948年,緬甸獨立後,在一批私營企業家的努力之下,緬甸一度出現了一條龍和相當繁榮的紡織品和服裝行業。但由1962年起,緬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把民營企業收歸國有。


1988年,新政權上台,主張以市場經濟為主導,並推行經濟改革。到了2001年,緬甸該年的服裝出口已超過8億美元。但是,緬甸的政治和人權狀况後來又有些逆轉。2003年,美國總統布殊簽署了《緬甸自由和民主法案》,令到緬甸的紡織製衣產品發展急煞車,停止了出口。


美未撤制裁 出口日韓可免稅

因此,現時緬甸製衣業的出口市場不是美國。緬甸製衣業的最大出口市場反而是日本,佔了其出口額的34%。第二和第三位分別是歐盟和韓國。其中,日本和韓國更給予緬甸入口服裝免稅優惠。


所以,是否在緬甸設廠,要看廠商的貨品出口到哪裏。若是出口至美國,暫時還未是時候(因為緬甸仍受到美國貿易制裁)。若是出口至歐盟,則可以(雖然暫時沒有稅務優惠)。若是出口至日本和韓國,就更適合。


由於緬甸近一年推行較為開放的政策,梁一華認為,中期來說,緬甸有可能獲得歐盟重新將其納入為「普遍優惠制度」(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的受惠國。(該制度給予全球40多個國家所有商品入口稅務優惠或減免關稅待遇。)


有望成第二個越柬

梁一華表示,在緬甸開設製衣廠的其中一個優點是,當地有充足的人力資源(約6000萬人口)和熟手技工。甚至每年都有一些紡織製衣院校的畢業生。


工資方面,亦相當有競爭力。一般工人的月薪是80至150美元(約624至1170港元)(已假設每周44標準工時及加班12小時)。主管則為150美元至300美元(約1170至2340港元)。廠長亦只是300至500美元(約2340至3900港元)。而且,緬甸工人大多數都住在家中,廠商毋須提供宿舍。不過,亦因為這樣,在趕貨時,其速度就會比內地的製衣廠遜色一些。


梁一華認為,最惹人憧憬的,是越南和柬埔寨推行經濟改革之後,近十年的成績有目共睹,製衣業界都認為,緬甸有潛質成為「第二個越南」或「第二個柬埔寨」。以越南來說,其2011年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總額就增長了38%,達到156億美元(美國和越南已執行雙邊自由貿易協議10年)。至於柬埔寨,其2011年服裝出口總額亦超過40億美元。


月薪約千元 毋須提供宿舍

但他亦承認,緬甸現時的電力供應相當不足。因此,在當地設廠者,一定要自備柴油發電機,以便在限電或停電時照常生產。現時,緬甸每度電的電費約為0.1美元(約0.78港元)。若使用柴油發電機,每度電的成本則約為0.2美元(約1.56港元)。不過,緬甸還有超過60個水力發電廠正在或即將興建。落成之後,應可減輕缺電的問題。


稅務優惠方面,若投資額超過50萬美元(約390萬港元),除了可以免稅進口機器設備之外,通常還可獲利得稅「三免兩減半」的優惠,即三年免稅、兩年減半徵收。若是在一些當地政府鼓勵的特別加工區設廠,更可獲「五免三減半」的優惠。若設廠幾年後再增加機器設備,還可以增資為理由,再申請免進口稅。這在一定程度內可以商討。


但要留意,這些特別加工區的位置較偏遠,可能不在仰光市內,而在仰光市外,甚至相距過百公里,在另一省份或泰緬邊境的也有。這就會增加運輸成本和時間。直至現時,製衣廠還是多數開設在仰光市內。


明報記者 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