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核災應變料4月演習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20日 06:35
2012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下月11日就是日本311大地震一周年,據了解,香港保安局已經完成大亞灣應變計劃的覆檢工作,新計劃已交行政會議等待審議,預期最快在4月舉行跨部門演習。由於應變時涉及要撤離的香港居民區域,只覆蓋香港最東北、登記人口只有約10人的平洲(又稱東平洲),虛擬事故的「劇情」將會「加料」,加重事故的嚴重和複雜性,測試各部門的應變能力上限。


311大地震後,香港政府為回應公眾對大亞灣及嶺澳兩個核電站的安全關注,保安局成立了專責小組全面覆檢《大亞灣應變計劃》(下稱新計劃)。據了解,專責小組已經完成新計劃擬稿並提交行政會議審議,預計在未來數周通過,就會開始籌備一次跨部門演習,演習會在新計劃通過4個星期後進行,當局預計最快在4月。


上次演習 追溯至1996年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演習將會由多個政策局及部門配合進行,除了牽頭的保安局,還有食衛局、天文台、機電工程署、水務署、衛生署、醫療輔助隊、民安隊等。根據應變機制,一旦發生嚴重核泄漏事故,最早啟動工作的將為天文台及機電工程署,前者擔當監測空氣中的輻射量,而後者則根據核電廠提交的事故資料,即時評估事故對香港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報告。其他部門則負責協助疏散受影響居民、檢測水源污染、提供醫療支援等。


萬一大核事故 食品供應保持

香港上一次大型核演習已經要追溯至1996年,據了解,保安局專責小組目前仍未就事故的「劇情」擬稿。不過,由於在核事故中需要疏散的東平洲登記人口只有約10人,當局擬設計一個較複雜的虛擬事故「劇情」,希望能真正測試各部門的應變能力。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曾就核事故對香港食物供應影響表達關注,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雖然深圳核泄漏污染當地地下水、泥土等污染,對香港造成的直接影響輕微,但當局亦關注核事故會否動搖香港的「生命線」(lifeline),評估過漁護署和政府統計處的數據,由大亞灣核電站50公里範圍內進口的各類食品,佔香港新鮮食品的小部分,當中以進口蔬菜的比例較高,佔整體進口蔬菜的18.9%,其他如活豬(4.3%)、活雞(5.3%)、活海魚(11.5%)、奶類製品(12.5%)等,都佔整體進口量的約一成或以下,相信萬一大亞灣發生核事故,本港鮮活食品的供應也可保持充足和穩定。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