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蠔涌河築梯助魚樂活長青網文章

2010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0年06月09日 10:56
2010年06月09日 10:5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渠務署剛完成蠔涌河改善工程,採納了環保團體建議,全港首創為河流興建一道長20米的「魚梯」,讓有迴遊習性的魚類可逆流而上,健康成長。工程完成後,河道擴闊了1倍,既可抵禦黑色暴雨衝擊,解決該區水浸問題,同時保留天然景致。 斥6000萬改善河道 西貢區過去不時有嚴重水浸,對上一次是2007年,黃色暴雨警告下,雨水將一輛客貨車衝落蠔涌河。為提升蠔涌河的排洪能力,渠務署斥資6000萬元作改善工程。由於該河具生態價值,該署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合作,研究擴闊河道之餘,亦保留自然景觀。 渠務署調查發現,蠔涌河有兩種具迴游習性的生物出沒,分別是俗稱白鱔的「日本鰻鱺」,以及大閘蟹近親「日本絨螫蟹」,該兩種生物都會從河流上游,游到海中產卵,幼魚及幼蟹孵化後,會迴遊到河流,並逆流而上返回父母成長的地方。 擴闊後水流快 礙生物迴游 外國為三文魚興建的人工魚梯,一般在河底加建梯級,讓能「跳躍」的三文魚逐級逆流而上。該署指蠔涌河擴闊後,河水流動加快,加上河道中央豎立了一幅如水閘般的風水堰,原意避免海水倒灌,但卻妨礙生物迴游。該署參考魚梯的設計概念,在風水堰前方鋪設石塊,形成一道20米長的小斜坡,讓生物可以輕易借魚梯翻過風水堰,向上游進發。 為魚類闢河中棲息所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簡漢成表示,其他保護河道生態措施包括闢設14個「河中棲息所」,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構思,於兩旁河堤挖洞,為魚類提供棲息及躲避處;河流兩旁加設長2至4米的「導流裝置」,在河流兩旁鋪設石塊,令水流改變方向,營造不同生活環境。 該署以往挖深及擴闊河道,只在河道底部及兩旁鋪設混凝土,令天然河道變成坑渠一樣,簡漢成表示,蠔涌河已盡量少用混凝土,河道底部擴闊部分以採自該河流的天然石頭鋪設,及以石籠砌成河堤,以維持天然景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歡迎有關做法。 蠔涌河改善工程於2007年3月展開,去年底完成,主要工程將長700米的河道擴闊一倍,由17至45米不等。工程完成後,渠務署曾進行調查,發現25種鳥類及10種魚類。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回應 (0)
檢視個人資料
wah2021
2023年08月17日 10:38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ee
2023年08月12日 21:57
Thx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李鐵紅
2023年08月04日 08:41
謝告知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3年01月17日 12:56
多謝分享
1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lintonFong
2023年01月17日 12:56
多謝分享
0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happybos
2023年01月17日 11:37
Thx.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choyki
2022年01月22日 17:06
多謝分享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fong
2021年11月29日 08:56
thanks-
3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eva
2021年11月28日 13:11
THANKS-
2
舉報
檢視個人資料
wah2021
2021年07月18日 10:48
noted
0
舉報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