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學而優則仕」有兩種較常見的解讀,分別在於「優」字是多義字,可解作優越、有餘力或閒餘時間。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有人解讀為「當官後有餘力的話應繼續學習,而學有所成又有餘力的話應當入仕」;但亦有「當官後有餘力仍要不斷學習,而學有所成、成績優異方可進仕途」的說法。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清《康熙字典》等,都採用第一種解讀。
不過第二種解讀在現今社會卻較常被引用或借用,如形容一些人學有所成後或從事教育工作,或著書立說,或開班授徒,就說「學而優則教」。現在甚至演變到學習以外的領域,如歌星唱歌動聽,向後輩傳授技巧,會用「唱而優則教」;演員演技出色,嘗試執導拍電影,就會用「演而優則導」。
(解釋名家名言、古代諺語的背景來歷)
回應 (0)
2025年04月10日 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