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政府及商界合捐100億元的「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昨日開會後決定,首年度會派發5億元善款,隨後數年則加碼至10億元,但未決定會否為基金設下「壽命」期限,還是會生生不息。基金最快明年第2季開始接受申請,但首階段只接受項目或團體,不接受個人申請。為審慎起見,委員會決定把100億元基金部分交給金管局投資,以賺取每年6%至8%回報。
隨後數年加碼至10億
由民主黨羅致光擔任主席的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昨日召開首次會議,討論關愛基金的行政安排及投資方式,但會上未有觸及募捐進度。
委員會決定,傾向在首年度派發5億元善款,隨後數年即加至10億元或以上。為減低當局的審批行政工作,首階段撥款會以項目或團體作為申請單位,暫不接受個人申請,基金會透過與政府有連繫的社福網絡,例如醫管局、學校,或社署等發放撥款。羅致光強調,基金仍會以社福網以外的「漏網之魚」為主要扶助對象,「社會上有不同的緊急基金,如公益金等,或者宣傳不多,令市民並不知悉這些基金的存在,而關愛基金則可配合現有制度,協助政府政策未能協助的市民。」
50億交金管局投資賺8%回報
至於100億元基金將如何投資賺取回報?委員會初步傾向,把當中一半即約50億元交給金管局投資,因為若聘請投資經理管理基金,將涉及龐大服務費及行政工作,而根據金管局過往投資表現,相信基金每年可賺取6%至8%投資回報。
至於為何只投資50億元,羅致光解釋,因為要預留足夠捐款維持基金運作,餘下的才會交由金管局投資。另一成員張國柱則表示,交給金管局的50億資本須「鎖死」6年,其間只能「食息」,因此有與會者希望與金管局商討,將餘下數10億「鎖死」少於6年,以增加基金彈性。
短期不會散盡 不設「壽命」期
另外,坊間都關注關愛基金是「派完即止」,還是永久運作?委員之一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認為,由於關愛基金有50億元屬公帑,因此不應在短期內將捐款「散盡」,建議先運作數年後再作檢討,因此不應為基金「壽命」設期限。
關愛基金轄下4個小組委員會,包括教育、福利、醫療、民政將於明年1月召開會議,討論撥款項目、受助群眾,及撥款渠道等事宜;1月下旬將舉行兩場諮詢會,蒐集市民對基金用途的建議。
2021年12月12日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