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水警過去一個月五度搗破海上走私海鮮案,警方及海關今年首3個月檢獲走私龍蝦重量已較去年全年多近7倍,但陸上走私龍蝦禁之不絕。本報記者在上水一貨倉直擊龍蝦走私至內地過程,目睹約50名水貨客每日穿梭中港,僅3日便以「背囊加膠袋」方式,把上千隻澳洲龍蝦以螞蟻搬家方式,經羅湖走私到內地。 文、圖 明報記者
上水晉科中心裝貨 火車派貨
內地人對貴價海鮮需求大,進口龍蝦要抽逾30%重稅,令走私禁之不絕。本報記者上周五在上水晉科中心,目擊一輛貨車將數十箱寫着產自澳洲「石頭龍蝦」的白色發泡膠箱送抵工廠,卸貨後龍蝦被推往6樓一個貨倉,記者尾隨發現倉內存有上百個同類發泡膠箱。
工人一開箱,龍蝦觸鬚便在木糠之內豎起,然後約10隻活龍蝦相繼掙扎爬出箱外滿地跳彈,工人隨手把3至5隻龍蝦捉進沒有水的紅色膠袋。不久,數名水客進入貨倉,把膠袋連龍蝦塞進背包離去。以每箱有10隻活龍蝦計算,記者估計貨倉存有上千隻龍蝦。
水客教路﹕有人問 說買回鄉吃
3天後的周一,記者再返回貨倉,原本上百箱貨已散剩數箱,龍蝦亦疑瀕死,活動力大減。記者尾隨取貨的3名男子,目擊他們把最後一批龍蝦放進紅色膠袋以手推車運走,在上水火車站會合約40名同伴一起上車,一待車廂關門,數十人便在車上派貨,把紅色膠袋在車廂內傳來傳去,當時只剩一個膠袋仍有龍蝦大力掙扎,水貨客將膠袋塞進背包,有人笑稱「呢隻仲生猛﹗」
記者問袋內是什麼,一男子稱「是澳洲龍蝦,上面多人鍾意食」,又說龍蝦生命力強,「你踢多兩腳都唔死」。記者探聽走私龍蝦可掙多少,對方就說不清楚。他向同行女子說﹕「萬一有人查問,說自己買回鄉下吃,不可以嗎?」車廂另一男子向同行的人解釋﹕「在羅湖橋頭分貨會被攝影機拍下,所以在火車派貨最安全。」
記者尾隨一對背着龍蝦的男女返內地,他們在羅湖站外的直通巴士站出口,把一袋龍蝦交予內地男子,該男子以尼龍袋收集了10多袋龍蝦後,踏上三輪車絕塵而去。交貨後,數十名水客聚集,領頭者說﹕「原班人馬一齊返去,再走多轉!」約1小時後,再見有人到交貨地點卸貨。
記者在羅湖區發現不少標榜賣海鮮的酒家,像東門一些酒家門外魚缸,亦有同類澳洲龍蝦出售,周一售價286人民幣一市斤(約410港元一斤),比本港零售價(每斤250至280港元)貴六成,但不肯定龍蝦來源是否正當。
業界﹕可能焗臭 衛生沒保證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出,內地龍蝦貴,主因是內地針對高價海鮮抽三成重稅,部分內地食肆因競爭激烈,被迫用走私貨減低成本(見另稿)。他強調,吃走私龍蝦對健康無保障,雖然澳洲龍蝦生命力強,脫水之後仍可生存一天,但水貨客以膠袋運送,過程難免焗死甚至「焗臭」,食物衛生沒保證。
2021年12月24日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