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續現疲態,恒指連續第2日呈高開低收格局,市寬未能撐闊,料短線調整未完。若早前未有減磅,可趁未來數天出現反彈減持,以備後市低吸機會。昨日恒指早段漲240點後往下尋底,尾市最多跌131點,收報23805點,跌87點或0.37%,成交增至776億元。
整體大市持續疲弱,市寬處於偏低水平。據《明報》港股數據庫涵蓋逾410隻股份,昨日上升股份118隻,下跌股份253隻,上升及下跌比例為1比2,連續第3日大幅低於過去10天平均(1比1);9隻股份創52周新高,惟過半數收市倒跌;升幅超過3%的股份佔上升股份不足一成,跌幅超過3%的卻佔下跌股份近兩成,反映沽盤力度更大,並集中於中小型股份。恒生綜合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指數分別跌0.39%、0.82%及1.06%。
內需續跑贏 華地可吼
本報數據庫追蹤的34個行業,上升行業只有6個,當中獲得升市寬度配合的只有家電、內需百貨、本地金融及房託基金。內地消費能力有望持續改善,加上通脹升溫助長消費,預計內需股可持續跑贏大市,華地(1700)股價走勢不俗,可留意。
內地正就個人所得稅修正草案進入公開徵求意見,草案擬將個人稅起徵點提高至3000元人民幣,同時將超額累進稅率級別減少至7級,旨在減輕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此舉將有利拉動內部消費動力,尤其是中低檔次的消費,相信超市可成為其一最受惠行業。
內地減輕個人稅 超市受惠
華地在泛長江三角洲地區經營百貨店及超市業務,目前運營10家百貨店和20家超市。集團主要透過把百貨店及超市店設於相近地點,形成覆蓋日用品以至高端消費的購物中心,提供「一站式」消費服務,成為其獨特的營運模式競爭優勢。此外,集團有九成百貨店及三成超市為自置物業,可降低面對租金上漲的成本壓力。
該股去年10月以每股5.93元定價上市,其後升抵6.95元高位後進行整固,在5.6至6.4元間橫行長達4個月,本月初已有蠢蠢欲動迹象。雖然華地與其他同業估值沒有明顯優勢(見表),但考慮到其規模相比較小,未來更具增長動力,短線可以美林予其目標價8元為目標。
撰文:劉思明
2023年10月01日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