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靜中求fit 身心雙贏長青網文章

2011年1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12月12日 21:35
2011年12月12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國手系列今天邀來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兼肝臟移植外科主任陳詩正教授與讀者細談健康心得。與鍾情毅行運動的大師傅范上達和前輩盧寵茂不同,自小就讀男校的陳詩正充滿文靜書院生味道:鍾情玩結他減壓,不愛喝酒,平日喜歡溫和的步行活動,吃也吃得清淡。因為「肝臟手術很細微,做劇烈運動很易令手部受傷」;「飲酒傷肝,我又不是特別愛喝,無理由飲完酒去巡房,所以很少飲」。這種靜態的養生模式既對病人負責,又可以兼顧生活質素和身體健康,身心雙贏。


陳詩正還是小伙子時,也極為好動,喜歡游水、打籃球,直至一次打籃球弄傷了手,加上工作性質,改變了他的習慣和喜好,「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是健康不好,如何看病,所以要體魄好好,身體機能好fit。試過有次打籃球弄傷了手,之後就開始抗拒,加上現在做很細微的手術,要用顯微鏡,就盡量避免(打籃球),所以不特別喜歡劇烈運動,另外,負重運動我也不做,因為train up肌肉,以後做細微手術沒有那麼準確」。


「盧(寵茂)教授也有跑步。」


「哈,他們跑步時,我就留低,分工合作嘛。」


運動﹕健身單車+步行

陳詩正不愛劇烈運動,但有一些較溫和的健體妙方,就是踏室內健身單車,可以不受天氣影響慢慢踏,直至運動消耗量達理想水平才停下來。「我每星期一次踩室內單車,因為家裏和樓下(會所)都有,方便,每次consumption(熱量消耗)有800至1000kcal。」


除了一星期一會的單車,陳詩正平日亦盡量爭取時間步行,增加運動量。「我住在醫院附近,所以下班會走路回家。時間沒特別計算,要行到出汗才有效果。不過是上斜路多,因為年紀大了,走下坡路對膝蓋不好。其實我不在香港時運動更多,我經常到外地開會,一出機場已感到空氣好得多,自然想做運動,反正在外地沒有駕車,就爭取時間走路,未必有目的地,但知道第二天沒有手術,可以走路久一點。」


護胃﹕少油低鹽少醃物

不止運動,陳詩正在飲食方面同樣以溫和為原則,低油低鹽,吃得清淡,而這全賴一家之「煮」陳太。「太太在日本出生,幾歲才回香港,很了解日本文化,連飲食習慣也深受影響,因此家中的菜式大多偏向清淡,不太煮高卡路里的食物,肥膩的少,很多蔬果,清一點,晚飯當然不會只焯條菜,主要都是新鮮食物、魚生、肉類等。另外因為有發現日本人胃病的發病率較高,即使在日本住的中國人也一樣,有研究指是與醃製食品有關,所以我們飲食傾向日式,但很少食醃製過的食物。」


減磅﹕九點後少進食

清淡雖好,但過量攝取,同樣會引致肥胖,影響健康。「最初開始做肝移植有個很不好的飲食習慣,因為在手術團隊三至四個人中,最早開始做手術是我,最遲走的也是我,手術完成後我會去ICU睇完病人才走,晚上十至十二時才回到家中。當時太太就留低飯菜,我回到家當然肚餓,就將所有食物吃光。」如是者,他在短短三四年內,體重增加了20磅,他意識到潛在的心血管問題。但工作纏身,運動又不足夠,於是,他以減食應對。「那時連女兒也問媽媽為何給我的食物分量這麼多,不過只要不用做手術,六七點放工的話,就會早一點吃飯,好處是一家人食飯不會吃光飯餸,而且在晚上九時後盡量不進食,因為之後開始入睡,吸收會好有效。」


護肝﹕酒傷身可免則免

香港品酒風氣日盛,出席交際場合更少不了杯中物,不過陳詩正身為肝臟科醫生,非常明白酒精傷肝的道理。絕大部分時間,他不會飲酒,有手術在身的話更是滴酒不沾。「酒精是有毒成分,負責化解的肝臟首當其衝,喝太多酒會損害肝臟,有可能導致脂肪肝、肝炎,變成肝硬化,損害肝功能,破壞程度視乎飲多少,酒精的濃度等。所以我一向少飲,曾經有幾年更是完全不碰,因為肝移植手術要在捐肝的十二小時內進行,有段時間我要直接on call,甚至在電話中做決定,斷不能受酒精影響。還有,平常日子要巡房,飲完酒如何做好工作?我又有駕車。現在只會是去外地,好像出去開會,或以前試過去東京大學交流時,禮貌上會飲少少。」


可是部分酒類,好像紅酒據說對心血管有益,又是否能夠例外?「烈酒等沒甚益處,紅酒有數據支持,不過肝臟都要休息,總之不可以regular飲,好在亞洲人大部分本身不太受得(高濃度酒精),飲酒後肝臟分解時會臉紅,起碼會讓人覺得不舒服,當自己不enjoy,就警覺要飲少一點,最怕就是那些secret drinker,外國有很多,喝完後不臉紅,然後去返工,更危險。」


減壓﹕創作音樂分享

常言道玩物喪志,但陳詩正卻是玩物養志。中學時開始學結他、組織樂隊的他,到現在仍每天沉醉音樂世界,養志兼減壓。「玩音樂絕對可以減壓,思想好free,可以好即興,進入忘我境界,但平日做手術就不可以,我每晚都會在家預留時間,在電腦創作,一來digital音樂不會嘈到隔離,而且有些軟件已有ready parts,我可能只需作三分之一就完成歌曲,一個人都可以,然後upload到internet。這種創意對研究亦有幫助,肝移植發展很快,藥物和技術都行前一步,在七八十年代,部分技術都是憑直覺設計,譬如以藥物來preserve冲器官的藥水,推測造出幾種藥水都有效,然後再以基礎研究證明。」



嘉賓﹕陳詩正

拍攝﹕明報多媒體

文:英美茵

編輯:蔡曉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