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監測像「桑迪」之類的颶風得仰賴衛星觀測協助,惟《紐約時報》指出,近年多份美國政府報告顯示,由於連年疏於管理、缺乏經費和替補更新延緩的問題,美國今後幾年間將出現沒有關鍵衛星提供預測風暴動向數據的情况,而且維時可能長達1年或以上。
恐低估風暴一半威力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氣象衛星向美國官民提供極端天氣預警已逾50年。像追蹤「桑迪」颶風的主要電腦模式,便採用了NOAA現有「圍繞地球兩極運作環境衛星」(POES)提供的數據。可是,POES系統的衛星要不是老舊到超過了使用期限,便是臨近報銷。
儘管NOAA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製作替補的「聯合極地衛星系統」(JPSS-1),但因為研發經費等問題,要押後至2017年才升空。為此,NOAA去年發射了「芬蘭國家極地軌道伙伴」(S-NPP),作為新舊衛星系統之交的過渡,惟有說因技術瑕疵,其壽命可能縮減至只有3年,意味將出現最少一年的「空窗期」。
2010年已有連串實驗證明,氣象觀測人員倘沒有這類衛星提供數據,將會低估風暴一半威力。
恐低估風暴一半威力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氣象衛星向美國官民提供極端天氣預警已逾50年。像追蹤「桑迪」颶風的主要電腦模式,便採用了NOAA現有「圍繞地球兩極運作環境衛星」(POES)提供的數據。可是,POES系統的衛星要不是老舊到超過了使用期限,便是臨近報銷。
儘管NOAA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製作替補的「聯合極地衛星系統」(JPSS-1),但因為研發經費等問題,要押後至2017年才升空。為此,NOAA去年發射了「芬蘭國家極地軌道伙伴」(S-NPP),作為新舊衛星系統之交的過渡,惟有說因技術瑕疵,其壽命可能縮減至只有3年,意味將出現最少一年的「空窗期」。
2010年已有連串實驗證明,氣象觀測人員倘沒有這類衛星提供數據,將會低估風暴一半威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