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直有序地推展不同類型的工務工程,亦不斷透過改善工程管理,提升項目質素和表現。發展局自2009年開始在工務工程項目推行新工程合約模式,以提升合約管理效率,局方及其轄下工務部門更在本年度新工程合約國際獎項中榮獲多個大獎,成績令人鼓舞。今次,我邀請同事介紹新工程合約模式的優勢,並分享其中一個獲獎項目的細節。
發展局獲年度機構大獎
新工程合約獎項旨在表揚世界各地表現卓越的新工程合約項目及機構。在早前的頒獎禮上,發展局獲頒發年度機構大獎,渠務署獲頒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和年度創新合約項目大獎,土木工程拓展署則獲頒年度運輸工程項目大獎,其他工務部門也在不同獎項範疇中獲得高度讚揚獎。
積極提倡合約協作文化
發展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工務)何英傑介紹,相比傳統工程合約,新工程合約模式(New Engineering Contract-NEC)積極提倡合約協作文化,透過合約機制,讓雙方共同管理和分擔風險,例如引入預早通報機制、及早商討及協調以降低風險等,幫助工程團隊有效地解決項目面對的挑戰,提升項目管理成效和成本效益。他說,今次局方和部門獲獎,反映工務工程在推動合約夥伴關係上的努力,得到國際認同。
渠務署獲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大獎
發展局2009年在工務工程項目試行新工程合約模式,並自2015年起擴大採用範圍,至今已有超過300項工務工程以新工程合約模式批出,合約總值逾1,600億元。當中,渠務署石湖墟淨水設施第一階段主體工程項目贏得本年度的年度水利工程項目大獎。負責有關項目的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污水工程)鍾正航表示,項目包括四份獨立土木及機電合約,全部均採用新工程合約模式,各個合約之間的工序及工期需要緊密協調,才能如期推展工程。
建立跨合約協調團隊
鍾正航指,工程項目充滿挑戰,例如要在運作中的污水處理廠施工,加上地下管線密布,還有突如其來的疫情,為物料付運及工人生產力帶來不穩定因素。採用新工程合約,通過當中的協作模式及機制,在互信及合作基礎下,部門、顧問公司和四個承建商建立了一個跨合約的協調團隊,充分利用大家的優勢,共同管理風險,把問題一一解決,避免出現糾紛而影響工程進度。
利用科技構建協作平台
另外,項目團隊更利用創新科技,構建一個協作平台,採用包括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等,令工程信息同步地,以更透明及難以隨便修改的方式,讓參與工程的不同專業人員共享,大家於同一數碼平台上溝通協調、調控建造程序、共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升新工程合約提倡的互信與合作的基本精神。
石湖墟淨水設施第一階段工程
就石湖墟淨水設施工程項目,鍾正航說,石湖墟污水處理廠佔地約9.4公頃,是一所二級污水處理設施,為粉嶺、上水和鄰近地區提供污水處理服務。為應付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及區內人口增長而急速增加的污水量,渠務署在2019年開始原址重建該廠,務求將污水處理量最終增至每日19萬立方米,並將污水處理水平提升至三級標準,升格為石湖墟淨水設施。
全港最大三級污水處理設施
由於在工程期間必須維持污水處理服務,擴建工程需要分階段進行。現時正進行第一階段工程,預計2024年左右完成,而整項工程則預計於2034年完成。擴建後的石湖墟淨水設施佔地約11.9公頃,不但成為全港最大的三級污水處理設施,經處理後的淨化水亦會加工成再造水,供新界東北部地區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
兩公頃公共空間供市民享用
渠務署亦藉此擴建機會,於淨水設施加入不少綠化元素,以及釋出約兩公頃公共空間,建造包括觀鳥園、種植園、生態園、河畔步道等,分階段開放給公眾享用,而日後大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均為密封式,並有除臭裝置。
我很高興看到工務工程透過推行新工程合約模式,充分發揮夥伴合作精神,將施工困難和風險妥善解決,並於本年度新工程合約獎項中獲取卓越成績,令我們更有信心更廣泛地應用新工程合約模式。展望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與不同持份者合作,不斷創新,優化合約管理流程,以更有效率地推展各項民生工程,共建更宜居宜業的香港。
(以上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8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2021年08月15日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