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焦點
![快速測試要點揀?認識靈敏度與特異度 快速測試要點揀?認識靈敏度與特異度](/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3/274153321_5549963995019472_7630575973512476700_n%20%281%29.jpg?itok=V0QjCnEf)
真陽性、假陽性、真陰性、假陰性
篩檢或診斷試驗中所得到的數值與實際情況符合的程度,稱作真實性(validity)。
一般常見評價診斷試驗真實性的指標包括:靈敏度(真陽性率)、…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知多啲: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知多啲: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3/20220117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5kHKRYqY)
【明報專訊】認知障礙症患者數目在全球快速增長,患者數目不斷飈升。此症暫時仍然沒有藥物根治。但是疾病的危險因子早已知曉。患有心血管疾病、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吸煙、飲酒…
![拒絕「盲搶炎」 淡定儲糧有辦法 拒絕「盲搶炎」 淡定儲糧有辦法](/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3/%E5%AE%B6%E5%B1%85%E6%AA%A2%E7%96%AB%E6%8E%A1%E8%B3%BC%E6%94%BB%E7%95%A5_1.jpg?itok=vWWf4Q2E)
近日超市的貨架經常被搶購一空,全因大家擔心香港會「封城」,才大量購買作儲備。但實際上每天大家所需的營養及食物有限,買多了只會造成浪費,不如一同了解長者正常所需的營養及食物份量吧…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燕窩不及炸魚薯條? 腦退化拒進食 或因念舊忘新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燕窩不及炸魚薯條? 腦退化拒進食 或因念舊忘新](/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3/20220328_APPhealth_lecture%28DR%29.jpg?itok=CGbM6xOi)
【明報專訊】 認知障礙症病人的胃口常有改變。因為認知障礙的關係,病人無法留下新近的記憶,有些只記得年輕時的事物和感受,因而直接影響對食物的愛惡。
對於認知障礙症患者,…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晨運「儲」褪黑激素 晚減水分吸收 順應銀齡生理時鐘 夜夜好眠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晨運「儲」褪黑激素 晚減水分吸收 順應銀齡生理時鐘 夜夜好眠](/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2/20220228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v1KdmiNP)
【明報專訊】一天之中,我們做得最多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寫字、讀書、步行、煲劇、運動、食飯、瞓覺?想清楚,答案應該是最後那一項——睡覺。
睡眠十分重要,佔人生三分之一時間。…
![疫情資訊 多個檢測點設派籌機可上網查叫籌地點 疫情資訊 多個檢測點設派籌機可上網查叫籌地點](/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3/%E5%A4%9A%E5%80%8B%E6%AA%A2%E6%B8%AC%E9%BB%9E%E8%A8%AD%E6%B4%BE%E7%B1%8C%E6%A9%9F%E5%8F%AF%E4%B8%8A%E7%B6%B2%E6%9F%A5%E5%8F%AB%E7%B1%8C%E5%9C%B0%E9%BB%9E.png?itok=KL0ZOdlv)
為減少輪候人流,多個檢測點已陸續設置派籌機試行即場派籌,需要市民前往檢測中心的派籌機取籌並回家等候。已在這些派籌機取得籌號的市民,可在社區檢測中心網站的「大型採樣站—籌號排隊狀況…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Omicron 橫行自求多福法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Omicron 橫行自求多福法](/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2/20210221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HUOlX6_G)
理論上所有六十歲或以上都是較髙危,自救方法是:
1. 有慢性疾病要管控好
2. 吃藥
3. 做量度血壓血糖
4. 打齊三針疫苗
5. 管理好家傭 (…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拒做廢老 三健迎黃金期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拒做廢老 三健迎黃金期](/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2/20220214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CMhLokob)
【明報專訊】現代人愈來愈長命。長命不是在乎活得久,而是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自我標籤為『廢老』,覺得生命在倒數,不再嘗試新事物,不再做任何事,我們豈不是提早放棄生命…
![痛不痛由您? 長者痛症緩解服務即將推出 痛不痛由您? 長者痛症緩解服務即將推出](/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2/20220113%E9%95%B7%E8%80%85%E7%97%9B%E7%97%87-app--%E9%95%B7%E9%9D%92%E6%8B%8D%E6%AA%94.jpg?itok=LY_3993f)
你知道嗎?根據世衛統計,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痛症。痛症不但令身體承受痛楚,更有可能衍生情緒及其他身體機能方面的問題。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整理黃霑書房15年 吳俊雄盡心寫香港故事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整理黃霑書房15年 吳俊雄盡心寫香港故事](/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2/20220204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pCQEegbj)
【明報專訊】學者做學問,有時予人立於象牙塔內之感,與普羅大眾隔着一道江河。
以「梁款」為筆名的64歲學者吳俊雄,大半生追着本地流行文化浪潮走,年輕時最愛流連旺角,研究對象是麥嘜…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無立持久授權書 有樓也貧困 中風失智 富翁白捱窮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無立持久授權書 有樓也貧困 中風失智 富翁白捱窮](/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4/20220411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3emmrP0V)
【明報專訊】為老來做準備:為什麼立「持久授權書」比立「遺囑」更重要呢?
命不該絕時,就是死不去。誰人能夠確保餘生不會中風、不會腦創傷、不會患認知障礙症呢?萬一你喪失精神行為能力…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三人談:黃金年代同時種下衰退潮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三人談:黃金年代同時種下衰退潮](/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1/20220124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q7MmAN0v)
【明報專訊】老人科醫生梁萬福、前公關一哥盧炳松、流行文化研究學者吳俊雄(梁款),3人同屬戰後嬰兒,經歷過貧困艱苦,接受教育向上流動,人生軌迹正好與香港的發展重疊,一同成長。…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晨運「儲」褪黑激素 晚減水分吸收 順應銀齡生理時鐘 夜夜好眠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晨運「儲」褪黑激素 晚減水分吸收 順應銀齡生理時鐘 夜夜好眠](/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1/20220117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_0.jpg?itok=LQAcDyWK)
【明報專訊】一天之中,我們做得最多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寫字、讀書、步行、煲劇、運動、食飯、瞓覺?想清楚,答案應該是最後那一項——睡覺。
睡眠十分重要,佔人生三分之一時間。…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舊書盡送走 人為我城留 書送快樂創辦人:昏暗中尋慰藉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舊書盡送走 人為我城留 書送快樂創辦人:昏暗中尋慰藉](/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1/health_lecture%28DR%29_2.jpg?itok=GIeil74B)
【明報專訊】這一年來,香港社會動盪不斷,應去應留?如何計劃未來數年,以至數十年的人生?再長遠、再實在的計劃,在時代巨輪下,也可頃刻碎為沙石。面對港殤處處,情緒崩壞也漸見普遍。…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在家離世路崎嶇 支援足夠有得揀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在家離世路崎嶇 支援足夠有得揀](/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2-01/20220103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8BG-esr4)
【明報專訊】到了人生下半場,大都曾面對親友死亡,我們亦會離開這世界。當生命去到盡頭,現在多了一些昔日不存在的「選擇」。
現今晚晴照顧可以根據自己意願下決定,…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三寶五道 晚晴不留憾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三寶五道 晚晴不留憾](/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2/20211228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k4V37lAS)
【明報專訊】肉體上痛楚,可以用藥物及各種方法紓緩;心靈上的痛,我們所能做到的卻是有限。
臨終者牽掛、痛苦、掙扎、慌惶;喪親者悲傷、歉疚、忐忑、遺憾。要走的人不忍離開,…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年過50 作好準備為生命自決 做齊 「三寶」安心打疫苗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年過50 作好準備為生命自決 做齊 「三寶」安心打疫苗](/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2/20211206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_0.jpg?itok=nUDZlWVM)
【明報專訊】一個晚上,接二連三收到親友來電,都是詢問有關「老來三寶」。
「三寶」即:遺囑、預設醫療指示和持久授權書。「遺囑」是死後對遺產或其他事務的指示安排。「預設醫療指示」…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拯救老花眼 盼患白內障?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拯救老花眼 盼患白內障?](/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2/20211213_health_lecture%28DR%29-app.jpg?itok=Znc-tOuq)
【明報專訊】「噢,醫生,我仲未有白內障!幾時先有白內障啊?幾時先可以做白內障手術啊?」提問的並非我的病人,而是我太太;相信醫生也奇怪,怎會有人希望患白內障呢!…
![天寒地凍要小心 天寒地凍要小心](/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2/Rolling%20banner_TC_%E5%A4%A9%E5%AF%92%E5%9C%B0%E5%87%8D%E8%A6%81%E5%B0%8F%E5%BF%83_0%20%281%29.jpg?itok=4m6rgwUa)
由於長者調節體溫的機能日漸衰退及皮下脂肪減少,所以每當天氣轉寒,便較容易因體溫下降而感到不適;若體溫有較大幅度下降時,便有導致低溫症的危險。此外,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病如哮喘的長者,…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退而不休社工孖寶 開「士多」助基層「窮得有希望」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 退而不休社工孖寶 開「士多」助基層「窮得有希望」](/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1/2021122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9z_uYz30)
【明報專訊】民社服務中心(民社)由兩名退休社工伍杏修和梁錦滔經營,服務低資源、貧困家庭。
兩人相識數十年,大學畢業後在同一機構實習,後來成為鄰居,…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識揀體檢 享健康長糧 「醫生與你 - 梁萬福醫生健康專欄」識揀體檢 享健康長糧](/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1/20211108_health_lecture%28DR%29_App.jpg?itok=6cynug5E)
【明報專訊】終於退休啦!身體是自己最大資產,要做什麼身體檢查才可保健康?
50歲後,應每3個月量度血壓,每半年驗測血糖,每1年驗測血脂。另外,…
![【買大閘蟹要認「證」(附食蟹貼士)】 【買大閘蟹要認「證」(附食蟹貼士)】](/sites/default/files/styles/e123_for_web_details/public/health/2021-11/248345662_2401657319969154_6205237077150763415_n.jpg?itok=V-_OFCgE)
正值大閘蟹當造季節,#食安仔在此再次提醒各位,無論是在實體店還是網上購買大閘蟹,一定要光顧可靠及領有介貝類水產動物(大閘蟹)售賣許可證的商戶,保障自己和家人。有關許可證的條款規定…
Pagination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