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跑前做足熱身及事後緩和運動(cool down)有助預防傷患,但小心「拉錯筋」反而增加關節壓力。足科矯形師梁錦麟指出,牽拉小腿及牽拉股四頭肌這兩個跑手常做的熱身動作容易做錯,…
腳底關節靈活性高,令走路時可做出不同的轉向動作,尤其行走凹凸不平的路面,可避免發生意外。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表示,若腳底關節保護不足,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
髖關節即大腿關節,屬於活動幅度較大的關節。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謝達暉表示,髖關節的供血養份相對較少,一旦出現軟骨受損或骨折,復原會比較緩慢,例如當長者跌倒,…
要減少腰脊勞損,平日的護脊鍛煉很重要,有助預防一般都市痛症。日常生活除了要保持良好姿勢外,也可透過運動,訓練肌肉的控制能力及協調性,預防脊椎問題。…
不少人因時間不足,運動前欠熱身。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講師李韋煜表示,熱身運動數分鐘也足夠。除了提升運動表現,也減低運動受傷風險。歐洲一項大型研究顯示,…
運動導致膝部勞損或受傷切勿輕視,隨時可傷及十字韌帶、半月板或膝蓋軟骨,後果可以很嚴重。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霍偉明表示,市民平日多做強化大腿肌肉的運動,…
多活動、熱敷及按摩均能改善頸梗膊痛,但熱敷要避免溫度過高,以免破壞肌肉的蛋白質,令肌肉變得更弱,傷上加傷。不少人用暖水袋為肩膀熱敷,但水的流動會影響熱敷效果,麥敏如「教路」…
不喜歡在陽光下做運動,或日間無時間運動的上班族,不妨考慮在家中進行「高強度循環訓練」(HICT),透過一系列肌肉鍛煉、阻力運動及有氧訓練,改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
近日天氣持續寒冷,要頂着寒風走到戶外做運動,需很大決心,但假期窩在家中吃喝玩樂及睡覺隨時體重飆升。健身教練指出,市民容易在寒冷天氣不知不覺吃多了,若「唔願郁」缺乏運動便會積聚脂肪…
年紀大機器壞,可能因肌肉已流失。香港內科學會昨公佈最新調查,港人最重視骨骼、心臟健康,但忽略肌肉流失。肌肉減少症(Sarcopenia)不容易由身體外觀察覺,…
「幫幫手解鎖!」「送條命畀我啦!」現在不論facebook或Whatsapp都被這些留言洗板,但剛剛就有報道指玩得多Apps遊戲的朋友壞眼易抑鬱,…
不少人練習長跑,但忽視熱身,成為受傷陷阱。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助理講師陳振坤建議,跑步前要先完成熱身三部曲,跑步後要做緩和伸展,有助減低受傷風險。
陳振坤指,…
工具﹕
Shoulder Pulley(以下示範動作均假設右手一邊肩膊為患處)
動作 1 :
雙手握手把向前伸,左手往下拉,把「患手」向前方慢慢提起
動作 2:…
工具﹕小棍或接力棒
動作 A:
雙手垂直握棒置前方,「患手」放棒頂,左手托小棒底部,慢慢向上至痛點,停留10秒後放鬆,重複10次
動作 B:
雙手橫向握棒置腰左方,…
工具:小沙包或注水水樽
動作:
前後腳,腰挺直,上身前傾45度,左手扶椅背穩定身體,「患手」手提小沙包或注水水樽(或綁於手腕),如鐘擺般作前後、左右方向,或者打圈狀搖擺,…
天下武功出少林,其中《易筋經》就是流傳到民間的經典養生功法之一。透過一鬆一緊的伸展動作,鍛煉筋骨,以達行氣活血、舒展筋骨、活經絡的好處。常常練習,更可預防並改善全身痛症,…
騎單車是一種樂趣,不少朋友愛與三五知己去騎單車享受大自然,而且漸漸成為一種家庭玩意。但不少人騎車後一兩天會感到頸、肩、腰及腿等部位疲勞甚或疼痛,嚴重時更會影響日常生活。…
太極是坊間最常見的養生運動之一,但門派眾多,式子數量不統一,初學者一時三刻難以熟習。數年前本港就引入了一套簡易太極操,動作糅合了太極拳和健美體操精髓,既保留養生效果,亦極具時代感…
中國人自古重視養生之道,八段錦便是其中一種民間最流行的健身方法,既包含了肢體運動,亦不乏氣息與內部調理。1982年,中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當時的國家體育委員會,…
1.縮膊頭,幫助鬆弛兩肩。
2.雙手抱膝,紓緩腰部肌肉。
3.手握成拳,緩緩張開放鬆雙臂。
4.將毛巾放於腳跟,然後腳腕拗向下。
5.毛巾放於膝下,…
動作一
利用矮凳模仿上樓梯動作,或實際於樓梯練習,透過提腿加強肌肉協調。
動作二
交叉雙手靠雙腿和腰力從椅子上站起,鍛煉大腿肌肉。
動作三…
左手輕按頭頂拉向左肩
右手輕按頭頂拉向右肩
雙手壓後腦推前
雙手按後腦向後伸展
雙手緊扣及手心向上,然後拉直
將肩膊轉動
肩井穴位於第七頸椎與膊頭連線的中間點…
除食療外,中醫師彭明慧指按摩穴位,可預防或舒緩糖尿病病情,每個穴位只須用拇指按壓,每日做兩至三次,每次四至五分鐘即可,在家自己做亦十分簡單。
要穴 1
膈俞穴 改善循環…
相信大家仍記得,威廉王子與凱特的婚禮上,擔任伴娘的新娘妹妹皮帕(Pippa Middleton)身形線條及站姿挺立之佳,令不少人羨慕。據英國傳媒前陣子報道,…
做運動有益身心,更可讓人發揮潛能,重獲自信。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舉辦「長者義工門球訓練班及門球同樂日」活動,透過門球運動,協助較少參與區內活動或患有痛症的長者,…
普通科及矯形外科醫生在診症時經常會遇到有肩膀疼痛問題的病人,以下為常見的肩膀問題:
1. 凍結肩 (凝肩)
2. 肩關節撞擊症
3. 肩旋轉肌斷裂
4. 急性鈣化性肌腱炎
5.…
第一式﹕正視痛症
無名頭痛、肩頸痛或腰痠背痛,可能是身體長期承受壓力的警號,並以疼痛形式告訴你「我受不了啦」,也在提醒你要好好正視壓力,關注自己的需要。
第二式﹕肌肉鬆弛法
1…
每逢長假期後,體重總有數磅進帳,那一刻必想到「減磅」,於是立刻定出運動大計,但往往堅持不了1個月便放棄。物理治療師提醒運動不能單靠3分鐘熱度,必須養成習慣才能持之以恆。
「沒時間…
在大掃除前、後及中間的小休做做伸展運動,可保持肌肉和筋腱的柔韌度,有助預防受傷。做以下動作時,肌肉或筋腱有拉扯感覺即可,每次維持約15秒後放鬆,重複3至5次。
頭側向一邊,…
恆常運動有利整體健康,但運動量和強度要適中才能收預期效果。香港大學曾研究運動量與流感死亡風險的關係,研究對象為24,656名在1998年去世的30歲以上人士,…